看了张爱玲的纪录片,感慨良多。既佩服她的才华,更感叹她的婚姻。一个才女,如果能走进一桩琴瑟和鸣的婚姻,那将是她的幸运,也是广大读者的幸运。可惜了,张爱玲用两次婚姻,彻底把自己搞丢。
第一次婚姻:堵塞创作之路
张爱玲24岁时嫁给了比她大14岁的汉奸胡兰成。结婚前,她的姑姑曾提醒过她,要她注意胡兰成的身份与家庭情况,但张爱玲不在意,她在意的是这个男人懂她,言语上体贴她,哪怕结婚不能登报告知天下,她也不在乎。
抗战结束,汉奸如过街老鼠,胡兰成只能东躲西藏。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变换着地点,也不断变换着女人,张爱玲则一路追赶着他的脚步,哪怕知道了一切。
受胡兰成牵连,张爱玲的小说被封存,生存变得艰难,好不容易靠情人桑弧的帮助写剧本赚了一点钱,却又寄给了胡兰成,尽管此时两人早已散了,不过也算是对自己的感情做了交代。
第二次婚姻:堵塞创作之源
桑弧另娶她人,无奈之下的张爱玲远走美国。在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活下去,好不容易在写作训练营里寄居下来,36岁的张爱玲却立马沦陷在爱情里了。那个65岁的老头赖雅,对张爱玲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这个男人温文尔雅,给了她渴望的父亲般的温暖,张爱玲的感情世界瞬间塌方。
按理,此时张爱玲应该清醒了,可是在感情面前,张爱玲似乎从未理智过。相识不久,两人结婚了。此时赖雅已经没有了生存能力,靠政府的救助生活。更为糟糕的是,一年后赖雅就瘫痪在床了。结婚11年,赖雅瘫痪在床10年,张爱玲照顾他直到去世。
张爱玲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何况要长期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这其实为难了她,这何曾是孤高自傲的她想要的生活。同时,艰难的家庭状况也让她失去了真正融入美国社会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创作的土壤与源泉。
张爱玲迷失在假象和假想中,在单边爱情里不能自拔,在一个人的婚姻里苦苦挣扎。据研究张爱玲的作家淳子说,在这两场婚姻里,张爱玲是主动的,是她不想放弃。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张爱玲的婚姻验证了这句俗语,正是这两次婚姻毁了一个才女。如果说第一次是年少无知,那么第二次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这样的婚姻观,怎么可能不把自己搞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