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即如此,唯一的不变就是一直在变化中,充满着无常。所以锻炼自己安住在当下的能力以及拥有一颗灵活的大脑真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良方。
经过一周的忙碌,每周五,榴小轩住在外婆家,我允许自己周六早上多睡一会儿,享受这难得自由的个人时光。昨天是周五,今天周六,原本打算睡得晚些起床,哪知道6点左右就被疼醒了,我竟然“落枕”了,一下子整个右半边身体抽住了,脖子转都不能转……
我挣扎着勉强起身,坐在床边,身边的老公也醒了。我越发想去转动脖子,那剧烈地撕扯式得疼痛让我不由地发出“叫声”,同时下意识地伴有烦躁的情绪。
这时,身边的老公受我的影响,也焦躁地说道:“你不要急呀!急有什么用。”他说话的语气比我还急躁,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当下。
我慢慢地转动着脖子,让自己尽可能放松,躺下来,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上。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平时和儿子的相处模式:
我问自己,刚刚当我感到疼痛,特别希望寻求帮助的时候,我内心最希望听到老公的话语是什么?
我的内心有个声音:其实只是温柔地陪伴着我,感受着我的疼痛而已!
对啦,我恍然大悟:
平时,儿子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焦躁情绪时,儿子在运动后晚上脚酸疼痛睡不着觉哭闹时,我也经常最多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要着急呀,急有什么用!”但其实孩子在出现焦躁苦恼情绪时,在我们父母面前表现出无助时,他更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其实只是我们淡定,温柔,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正在经历着的痛苦,然后陪伴着,给足时间,让他们自己慢慢缓过来,慢慢自己走出来,然后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我可以做到!
是的,就是这样。那为什么我们的情绪总是容易被别人带入呢?一句话:关心则乱。老公关心我,所以扰乱了他的心神,他希望通过更激烈地言语去立刻让我恢复正常。我关心儿子,所以儿子有情绪时,也扰乱了我的心神,我急于希望孩子快点走出情绪,所以不自觉地提高了自己讲话的分贝!但其实呢?我们做反了,我们只需要静静地陪伴,感同身受地理解,等待他们自己走出来,远比我们想尽办法去解决更有效果。
因为:每个人的情绪只能通过自己走出来,谁也代替不了。而作为父母,更大的价值在于教会孩子走出自己的情绪。
一切说起来都这么容易,但做起来为什么那么难呢?仔细想想这不也是符合“去情绪化养育”的原理吗?是的,因为我知道:我们内心住着一位小野人,我们会有很多习惯性的行为,而如何能知行合一,需要不断实践正念觉察力。在每次点点滴滴生活中去感悟和实践。
此刻,我的脖子依旧不能转动,但我接受了,我和它和平相处了。脖子虽然痛,但我可以选择不影响我的好心情,快乐地码着我的日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