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听话,给、你先玩爸爸的手机。”一位父亲和正在哭闹的儿子说。

“手机不是给你了吗?!你玩就行了。”操着一嘴方言的姥姥(奶奶)对小外孙(孙子)说道。

听我妈说,一个阿姨家的外孙女(四五岁的样子)每天就抱个手机,玩的比大人还溜。

手机真神奇,不仅是家长们的通讯、娱乐工具,还成了绝大多数孩子们的“玩具”。一哄不住孩子,就赶紧给个手机;孩子不听话了,就用不让玩手机作为威胁;孩子表现好了,把多玩一会手机作为奖励。手机,成了家长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

父母在育儿的同时,主要也是沟通的过程。这样的沟通很曲折、坎坷、见效慢,但是这不正是为人父母所需要付出的嘛,父母通过孩子的情绪、动作、神态、语言等变化,可以得到他需要什么,想干什么等等信息,然后再去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对策!

孩子哭了、闹了,你给他个手机,是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想过没有,手机不会读懂人心、表情、根本不会知道人的情绪,同理也不会有反馈,不会解决问题的根本。只是机械着重复着抖音、快手,通过大数据推送着你在物质上所需求的东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