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罗伯特·格林科夫(Roberta Golinkoff)和凯西·赫什-帕塞克(Kathy Hirsh-Pasek)的《婴儿如何说话》(How Babies Talk)一书对婴儿如何开口说话做了很好的介绍。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有关年轻人的大脑在语言学习和创造上比老年人的大脑更为优越的证据可谓层出不穷。而且有证据表明,掌握口音的能力在两岁之后就开始逐渐衰退。根据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结果,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上,儿童大脑的处理方式与成人大脑不同。前者处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区域完全重叠,而后者则是由两个相邻区域分别处理。
同时,目前还很难证明语言习得存在一个专门的“关键期”。语言学家大卫·伯德桑(David Birdsong)认为,人们只是因为年纪越大而变得越糟:30岁的成年人比不过20岁的小伙子,20岁的小伙子比不过十几岁的青少年,十几岁的青少年比不过五六岁的小孩子。伯德桑认同本章里提到的一个假设:年龄对语言的影响是衰老过程的一部分。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因为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背景、动机有着很大差异,它们会对语言学习的年龄变化曲线造成各种干扰。
另一个问题是,年龄对第一语言的影响可能比第二语言更加明显。心理学家早就怀疑,借助第一语言这根拐杖,成人可以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因为他们可以将二者进行对照,了解其中的区别。瑞秋·梅伯里(Rachel Mayberry)对此做了精巧的研究,并证明了这个观点,只是她的研究公布得稍晚了一些,我没能把它写进这本书。她发现,在美国手语的学习上,将它作为第一语言的先天成年失聪者,比将它作为第二语言的成年失聪者(因为事故或疾病而丧失听力)要差得多。当然,从小就学习美国手语的先天成年失聪者的表现是最优异的。这表明,成人在语言习得上比儿童要差很多,但这种差异被一个事实所掩盖:大多数成人所学的都是第二语言,而非第一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