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每天坚持写文的人是一种什么心态,反正我很羡慕。
在我这个简单的小世界,可能只有心情无法自愈的时候,才会去写文字来释放情绪缓解心情。
总之,坚持好难。
是的,我又烦躁了,可能快要抑郁了。
最近也想了为什么会这么的焦虑。孩子放假,做了计划不去执行,吵吵闹闹,每天疯玩、、、、工作繁忙,没有一点停歇的时间,每天上班看到前一天做好的工作计划,做不完的工作,干不完的活、、、、准备考试,看到书,没有学到自己计划的地方,又一阵烦躁、、、每天各种买东西花钱消费、、、、各种都会很烦。
有时候想找个人聊聊天,翻遍通讯录找遍朋友圈能说上话的寥寥无几,当然最重要的是找到了想要聊天的那个人,也不想说出自己的事情也说不清楚自己的心境。有人说成长就是舍弃的越来越多,得到的却越来越少。我也觉着成长就是一步步的折磨人心,直至有一天没有任何事情打扰到我们的内心,那会的心恐怕比石头都硬了吧。
就比如六年前奶奶去世,我回家进门看到的那一刻,对死亡还有着说不清的恐惧与害怕,不敢去看奶奶最后一面,一是恐惧再是难以接受。那是第一次真正意识里的面对亲人的死亡。在我大约六七岁的样子,婶子去世,家里人都不会让我去看。也真的没去看,但还是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山轮车拉走的时候的场景与声音。那会可能不懂得害怕,因为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是一个人,都会有朋友家人陪着。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是可怜了孩子。那时候可能还没有办法真正理解这句话,直到后来好久好久,才明白,去世了就真的再也见不到了,人没了就是孩子没了妈妈,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今年爷爷去世,听到消息很难过,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泪流满面,特别心疼特别难受。相比于六年前,这次回到家,能坦然的面对死亡,想看看爷爷留下的最后一面。会想到爷爷陪伴我们这么多年的日子,小时候爷爷会讲好多好多的故事,每次去干活我懒得动,他总会笑嘻嘻的说,我们一边讲故事一边干活,好不好。现在想想那会的爷爷就像卡梅拉里面的故事爷爷一样,因为爷爷也讲过好多伊索寓言和各种童话故事。再后来上学了爷爷会做饭给我们吃,那时候我们好几个孩子,清楚地记得就让我们坐在那个案板那儿吃,后来长大了才坐在大桌和大家一起吃饭。再后来学习时间越来越紧张,回家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少,但每次回家最先去的还是爷爷奶奶家。真的就是隔辈亲吧,爷爷奶奶不会过多的关心你考了多少分,排名多少,最多的是吃的好不好,睡得好不好,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所以会很轻松,无拘无束。再后来我就上大学了吧,那会爷爷奶奶也会打电话,偶尔聊天,说的最多的就是吃好睡好,好好学习,然后每次奶奶都会说他们在家里都很好,不用挂念。。。现在想想,奶奶这句话好像是每次打电话,甚至后来的每次见面都会说的一句话,他总会说我们都很好,不用挂念着,你好好的就行。再后来就是我结婚了。爷爷奶奶很是高兴,婚礼当天,因为奶奶身体原因,只有爷爷来参加了婚礼。婚礼后都到新房去看看,爷爷好像当时去了卫生间,出来之后车都走了,爷爷也就一直没来过这个房子。后来也会听他说起,当时就想去新房看看呢。。。结婚后回家的日子更少了,每年也就过年过节长假会回家,但很少会住下,所以见面真的是匆匆一面。再以后打电话会听着爷爷奶奶说你看看我年龄大了,腿疼了,医生给开了钙片。或者说年龄大了,心脏不好,走路不方便了,,,等我生孩子后,我和爷爷奶奶打电话的时候会更多一点,可能当了妈妈稍稍懂事了一点,奶奶最常说的话里除了说不用挂念着他们,再就是一定要看好孩子。那时候没觉着怎么样,现在想想他们总是用最朴实的言语诉说着所有的爱与希望。再后来奶奶去世。之后的日子,爷爷的身体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硬朗,偶尔生病但也是可以出门玩的,也还是认识我的。直至后来他不在记着我了,见面了也不在认识了,但是身体还算可以。后来后来再见面就是爷爷瘦了,黑了,轻轻的给我说,哎,老了。爷爷活着的最后一面,他说要回家了,他问我他八十几了呀,我说还没八十呢,年轻着呢。他说忘了八十几了,想不起来了,然后还是说老了,到岁数了。
再后来就真的是老了。
爸爸说爷爷奶奶离开的时候都没有太痛苦,很安详。
在那之后,我好像接受了死亡。听到街上偶尔想起的哀乐,会想生老病死是人生轮回,活着的人好好活着吧。
写到这儿,又不想写了,有点难过了。
下次再写吧,晚安。愿我明天的心情会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