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开始就尤其喜爱竹子,缘由大概与郑板桥的画竹有关吧。小时候,偶尔从书中了解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画竹趣闻。他尤擅画竹,特别是在风静月明的夜里,院内的竹子印在窗纸上,成了一副天然的墨竹画,便成了郑板桥模拟的最佳印迹,因而,他的竹画比之天然甚为生动,自然有趣,就如他独特的品格魅力,亦如他一生的为人气质,品格高洁,清逸幽然。
由此,又想到了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当即又被这意境深远的诗意而怦然触动。
家旁一隅,从搬进来此,就种植着几簇茂盛的青竹。正值盛夏,绿意葱盈,长势葳蕤。每天一早,不管是何种天气,我都会打开窗帘,透过窗户,深深地看上一会。只因有了这一片繁茂的竹子,把里面几座方形的电压箱覆盖住了,平添了许多优雅与和谐。竹子的长相,比冬天时要健壮的多,繁茂紧密,一棵紧挨着一颗,修长轻盈的竹杆,一节一节地向上攀升,细密的竹叶,密密麻麻地,像一瓣一瓣绿色的书签,参差交错,给土地撑下一块宁静及阴凉。
于是,在中午,又看到了在竹下休憩的几只猫儿,它们长得肥硕而美丽。它们在浓荫匝地的土里,颇有创意地刨起细碎的泥土颗粒,蜷了一会,相互嬉戏,翻滚着玩耍。这样的场景,常令我不忍去打扰它们,走过时,只是恋恋地看上几眼泛绿的青竹,便悄然走开了。
盛夏的雨来的及时,常常是不经意间,这雨便突然而至了。哗啦啦地倾泻在这茂盛的竹叶上,唰唰直响。纤细的竹叶,在夏雨的沐浴中,显得异常满足和醉人。看它们的身姿,清亮透绿。雨过天晴时,竹叶上缀着几颗滚圆的雨珠,细看时,竹叶的经脉,被放大了,清晰明朗。而它身下的泥土仍是一片静谧、干燥。很多时候,我宁愿相信这雨来的快,去的也快。
想起在寒风冽骨的冬日里,那一片青竹,仍然是冒出一些绿来。这种绿,透着一些微黄,仿佛是受了伤寒,不忍多看。下雪了,在雪中,青竹一如既往地泛着绿意,尽管这绿意有点憔悴,然而,在清冽的白雪中,它们的傲然身姿,在透彻的冰花中更显清高,坚强地挺立,持久,不骄不躁。
历经春日时,春风重又染绿了它们,当身旁的杜鹃花次第开放时,竹叶开始由内而外,真正的泛青。紧接着夏风又铺天盖地地吹来,这下,眼前这青竹,仍是那么绿的炫眼,明晃晃的叶尖,泛着绿的光泽,似乎比深秋的阳光更为冷艳。
我真为有这样一片青竹而感到非常的惬意。小时候的喜好,到现在的每日必看,这好比得了许多的好处更让人流连忘返。天赐的良景,这一片片竹叶,这一根根修长清雅的竹子,一簇簇茂盛的生长着,风雅,通幽,静谧,给予我无尽的联想,让我的性情也随之清雅起来。
春夏秋冬,它能让我修身养性。
一叶之得,如坐幽篁。我能得到如此一片幽静的竹林、无数的竹叶,葱绿可人,比坐幽篁更是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