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不仅增加了过年的气氛,而且表达了人们朴素的意愿。像五谷丰登、宅院安全、子孙繁盛、辟邪去灾等信念,都在年画中表现出来。只是门神,就有福禄寿、麒麟送子、和合二仙、五子夺魁、钟馗、尉迟敬德、秦琼等等。(年画其实只是木版印刷的一种,还能刻印神像、神符、戏曲故事、商业招贴等,也用于印制经文、书籍、插图等。从画种上应是版画一类)
目前有18项年画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是: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滩头木版年画、佛山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凤翔木版年画、平阳木版年画、东昌府木版年画、张秋木版年画、夹江年画、滑县木版年画、老河口木版年画。
随着现代印刷术的出现,传统的印刷术变成了一种“低技术”。但在年画制作中,是否一定要用“高技术”替代“低技术”?看看陶瓷和纺织,虽然早就进入了工业化大生产阶段,但缂丝、织锦、手工陶瓷和柴烧,不仅没有消亡,反而越来越为高品质生活所需。在传统印刷业,手工印刷在西方也并没有完全被机器所取代,而是转变为一种更为艺术化、个性化的创作形式。传统工艺所使用的天然原材料,相对于人造材料,不仅具有稀缺性,而且蕴含着人与自然的本源性联系,越来越受到当今消费者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年画的丰富文化意蕴。年画上的图案是民间信仰和价值观的视觉化呈现,人们相信,印在纸上的吉祥图案会带来好运。毋庸讳言,这里面难免会有现代人难以接受的糟粕,如对封建统治秩序的肯定、对升官发财的向往等。在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占据主流地位的等级社会中,升斗小民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思想观念。但“五子登科”等图案的寓意,除了反映当时的社会等级秩序,也包含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不能全盘否定,它紧贴人们的情感和生活需要。
教会孩子欣赏年画,其实是在唤醒孩子对美好生活的追寻,而这是教育的根本。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超越物质经验层面的追求而达到精神层面的充实满足,即谋求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借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把生存提升为生活。这里,生活与生存的重要区别,就在于生活是一种有意义的生存,它赋予了生存以超验的维度,即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真实的美好生活构建首先必须着眼于个体的发展与完善,而人作为一种目的性的存在,需要文化价值的创造,需要精神世界的充实。美好生活孕育着希望与追求。
“美”的生活是人的精神、文化体验,是人生命的目的性指向。我们要引导孩子用审美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更要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自己的人生。对于每个个体来说,特别要注意在审美实践中提升审美感受能力,这将有助于一个人形成高尚的情操,能愉悦精神、美化心灵、启迪智慧,能使人生获得更多的幸福,达到更高的境界。
而“好”的生活所指向的则是社会的向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公民自觉的道德素养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等价值诉求。人的美好生活呈现需要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中展开,即真正的“好”的生活,只能是建立在一个更为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共同体基础之上的善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审慎的生活才能获得宁静、才能获得最高的善。
中国文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比如,强调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乐”。同时,因为道德带有利他性,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个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之中,内圣外王的个人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由此趋于一致。(19.02.05《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