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忠臣之方孝孺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又字希古, 号逊志,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思想家。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阅览群书,人称“小韩愈”。成年后拜“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宋濂为师,深受器重。然而方孝孺却轻视文辞写作的学问,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 。他曾因病卧床,家中粮食断绝。仆人将情况向他报告,他笑着说:“古人三十天仅进食九次,贫穷困扰何止我家啊!”

1382年,被吴沉、揭枢推荐给朱元璋,后被授予汉中教授,又给蜀献王朱椿世子作老师,陈说道德。

1398年,惠帝即位后,遵先皇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其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次年,值文渊阁,尊以师礼,皇帝读书每遇到疑难问题,均宣其御前讲解。凡有国家大事,也命其坐前批答。此时宫中纂修《太祖实录》及《类要》,由方孝孺担任总裁。其后又调任文学博士,奉命与董伦、高逊志等主持京考。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皇帝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多出自方孝孺之手。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而他对建文帝朱允炆不仅仅有君臣之情,还有知遇之恩,知己之情,忠心不二。

1402年五月,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攻占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自焚与深宫之中,朱棣将反对他的大臣基本都清除了。而方孝孺因在政治和学术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很多能人大臣都为其求情免死。明成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因此,方孝孺并未受到牵连。

但是,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方孝孺仍不忘有知遇之恩的旧主建文帝。于是他开始闭门不出,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 。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这样,我只是想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反问:“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那又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方孝孺执笔,疾书“燕贼篡位”,便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朱棣发怒说:“你难道不怕株连九族吗?”方孝孺愤然作答:“便是十族又奈我何!“



朱棣听闻盛怒不已,恨其嘴硬,命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方孝孺脸上顿时血流如注,仍强忍剧痛,怒骂不止。朱棣厉声道:“你怎么能独死,应该灭十族!“于是,朱棣将方孝孺关至狱中,随后便派人大力抓捕其家属,当其面一一诛杀。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中宪、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方孝孺强忍悲痛,仍不屈服。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与胞弟孝友一同临刑,方孝孺亲见亲属被杀,不觉泪如雨下,孝友从容吟诗:”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方孝孺亦慷慨赴死,作绝命词一首:“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遂车裂于街市 ,时年四十六岁。他的门生、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他的遗骨,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最终,朱棣杀了方孝孺后,又下令诛其十族,就是在九族基础上再加一族:门生。这便是亘古未有的“灭十族”。

在古代民俗里,九族一般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共九代;有的还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等。

方孝孺被诛十族,共计873人,波及范围之广,是史上绝无仅有的。873人被凌迟处死,打入监牢及发配充军的不可胜数等,行刑的日期都长达7日之久!

方孝孺的著作从此也被列为禁书,永乐年间凡藏书者皆为死罪。但是,仍有人冒死藏之,如《侯城集》等,使方孝孺的文章得以传世。

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他的政论文、史论文、经典释文、散文和诗文皆为最佳。其著述绝大部分收录在《逊志斋集》中。据《明史》记载:“方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文章谓:“纵横豪放,颇出入东坡、龙川之间。”方孝孺撰有《大易枝辞》《周礼考次》等,还有许多著名文学作品,如《蚊对》《指喻》等,每篇都各具特色。因方孝孺殉节后其书被禁,故所流传下来很少。后在海宁一藏家处发现部分遗著,刊成《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共四十卷,现流传于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