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
同事给土豆两块牛肉粒,交代他和哥哥一人一个。
土豆准备去吃饭的时候,就把牛肉粒装进口袋,嘴里振振有词:“别让哥哥发现了。”小兔崽子,说好的一人一个呢。
情景二:
爸爸和妈妈聊到去看《长津湖》的事儿,妈妈问“看电影时带土豆吗?”爸爸说不带。
玩耍的小家伙听到了,无比淡定又大人味儿十足地质问道:“为啥不带?”哈哈哈,先生无言以对。小家伙,不好应付了。
情景三:
妈妈辅导哥哥写作业,土豆进来了,一眼看到床上哥哥的橡皮泥,非要玩一个。
哥哥不让,那是哥哥上手工课时用的橡皮泥,上次就是弟弟玩没了,又买了一包。这次哥哥保护得很好,不让弟弟玩。
弟弟哭着喊着要玩,妈妈心烦意乱,吼哥哥:“既然不想让他玩,为什么不放好?!不想让他玩,还让他看见?!”
其实潜意识里妈妈是不能更好解决兄弟俩的冲突了,又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于是本能地把责任推给哥哥了,这样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谁说我没放好?我本来放在书包里好好的,是你把它取出来放在床上了弟弟才看见了。”
好吧,确实如此,哥哥真不是吃素的,脑子灵活,口齿也伶俐。妈妈咂咂嘴巴,不知道该说点啥,只好告诫自己下次训孩子前一定要搞清状况,不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情景四:
“妈妈,我想吃烤肠。”哥哥从学校出来,指着门口的小卖铺说道。
“不行,你不能养成一放学就想买东西的习惯。”妈妈义正言辞地说。
“我就买这一次,我哪儿有一出来就买的习惯了?”儿子恼怒而委屈地说。貌似说得有道理,大人习惯用自己的臆想,用还没有发生的事儿进行说教,喜欢打预防针,习惯想事情坏的一面。
情景五:
“妈妈,你给我买包玉米肠吧。”
“改天吧。”妈妈似乎习惯这样说。
“为啥我一说买东西,你都说改天,你自己想买啥想吃啥立马就去了?”小家伙又开始鸣不平了。
“因为钱是我挣的,等你挣钱了你也可以。”妈妈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情景六:
带儿子和侄子一起吃西餐,侄子见多识广,各种教怎么拿刀,怎么吃。儿子擦嘴时,侄子说他姿势不对,像这样在美国是会被嘲笑的。
儿子底气十足地回应:“我要是在美国,肯定能学会美国人擦嘴的姿势呀。”
言外之意是要是在美国就不存在不会擦嘴的可能问题,也不会被嘲笑的。嗯,貌似有道理!
孩子们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每天跟俩孩子闲聊,是一件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