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发表的文章,终于有个人评论了,而且还指出了我的一个错误,说我应该给“人下人"这个词加上个引号。当时我很客气的给予了回复说“我的确不够严谨,您的批评就是我前进的动力"话语谦恭,而且心存感激。后来觉得评论人的头像好像在哪儿见过,后来确定应该就是我儿子。如果当时知道是我儿子,我肯定会说“小兔崽子,知道挑你妈的毛病了"。在儿子面前明知自己有错也会死不认错的,因为生你养你就应该凌驾你之上,当然不可能有对外人的客套,反而会死要面子,拒不认错。所以人与人之间最难相处的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因为根本没有道理可讲。
我经常对儿子说的话就是“你的命都是我给的,我知道咋啦"。其实孩子小时候,接触最早的杠精,就是父母。“妈妈,我想吃雪糕"。妈妈的回答往往都是“我看你象雪糕"。后来长大上学了,老师基本也都是杠神,“XX让我和他一起逃课的"。老师基本都会说“他让你死,你咋不死呢"。你大都无力反驳。因为在父母老师的眼里,你就是弱者,他们可以以爱的名义,随意指导你批评你掌控你,无须和你商量,反正都是为你好。
而当父母老了,你终于变得强大了,父母还是会习惯用以前教训的口吻和你说话,这时你反而无法接受。挑剔爱教训你的父母在老的时候,也不会忘了挑你的毛病的,什么菜做淡了,鱼买得不好吃,热天做什么炖菜啦,凉菜拌得没味道啦,性子就是慢啦,干什么事都拖啦。而你辛辛苦苦为他们准备的饭菜,却总是被他们贬得一无是处,这时做为成年的你,往往会压不住火气。如果你据理力争,剑拔弩张,会两败俱伤,弄得大家都很伤心。因为父母没有意识到你已经长大了,在他眼里你永远是孩子,他们还会以爱的名誉,掌控你。
我们都是双重角色,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多换位思考些,子女大了,应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了,不能象小时候那样训斥了。也不要对子女管东管西的。子女也要体谅老人,火气压一压,多哄哄老人吧。父母尚在你还知道来处,否则只剩归途。所以越亲近的关系是越难相处的,如果看一个人可交否,先看他是否孝顺,如果和父母关系都能处理好,关系融洽,那必定是有涵养之人。父母当以爱的名誉,掌控你时,说明他们还有活力。古代有个故事,伯瑜有过,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如"。对曰“他日得仗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痛,是以泣"。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动,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我们要时刻有一颗反省之心审视自己,本来和父母就没道理可讲,迁就将就成就可好。
儿子说,“好吧,我让着你,惯着你。"那我也对妈妈说“好吧,我让着你,惯着你"。因为我们都会老。
作者简介:热爱文字,喜欢读书。天天做着当作家的美梦,毕业中文系。喜抒真情,善思考,文字简洁,文风幽默,个性率真。
手机号:13500925785
微信号与手机号同步。
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