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月的月度监测(月度监测,一个奔驰应该=多少个比亚迪?)。
一、当前市场估值情况:

注1:统计日期为2022年10月13日,数据来自Choice;
注2:10倍PE以下,超级低估;15倍PE以下,低估;15-25倍PE,正常;25倍以上,高估;30倍以上,超级高估;
注3:百分位举例:比如2022年10月12日,MSCI印度的PE百分位为89.75%,代表这时的PE值比历史上89.75%的时间要高。
解读:
①纳指100“由红转黄”,从超级高估到高估,再从高估到正常。由于其成长性很好,是所有指数中最高的,所以其估值一直很高,目前处于不便宜但也贵的状态。
②恒生指数PB为0.81,百分位0%,是2002年-2022年以来的最低值。目前港股遍地都是股息率8%以上的股票,上次出现这种机会还是在2008年,时隔近15年这种机会终于又出现了。此处敢买,别墅靠海。
二、北上资金(又名沪股通、深股通)流入情况。
2022年9月:净流出112.32亿。
2022年8月:净流入127.1亿。
2022年7月:净流出210.71亿。
2022年6月:净流入729.63亿。
2022年5月:净流入168.63亿。
2022年4月:净流入63.05亿。
2022年3月:净流出450.88亿。
2022年2月:净流入39.79亿
2022年1月:净流入168亿
2021年12月:净流入890亿
2021年11月:净流入185亿
2021年10月:净流入328亿
2021年9月:净流入305亿
2021年8月:净流入269亿
2021年7月:净流入108亿
2021年6月:净流入154亿
2021年5月:净流入558亿
2021年4月:净流入526亿
2021年3月:净流入187亿
2021年2月:净流入412亿
2021年1月:净流入400亿
很多人喜欢看北水每天的流入流出情况,比如今天流入了50亿,明天流入了100亿,就觉得牛市要来了......其实,北水总规模有2万亿+,每天的北水流入流出规模就相当于你拿不到1%的资金在T着玩。
单日的北水流入流出不用太在意,长期的北水趋势才有意义。比如2021年1月-2022年2月,北水净流入4000+亿,体量很大。而这一趋势在3月和7月却出现了变化,所以4月、8月就需注意风险。
三、M1&M2剪刀差
M1-M2剪刀差=M1同比增速 - M2同比增速。
2022年8月:-6.1
2022年7月:-5.3
2022年6月:-5.6
2022年5月:-6.5
2022年4月:-5.4
2022年3月:-5.0
2022年2月:-4.5
2022年1月:-11.7
2021年12月:-5.5
2021年11月:-5.5
2021年10月:-5.9
2021年9月:-4.6
2021年8月:-4.0
2021年7月:-3.4
2021年6月:-3.1
2021年5月:-2.2
2021年4月:-1.9
2021年3月:-2.3
2021年2月:-2.7
2021年1月:5.3
M1是老百姓的现实购买力。M2=M1+准货币,银行存款、证券保证金等都属于准货币。
①当M1增速-M2增速>0时,说明大家手上“活钱”多,经济活力强,倾向存活期、更多钱流入实体经济。
②当M1增速-M2增速<0时,说明大家手上“死钱”多,经济活力弱,倾向存定期、更多钱投入金融市场。
如果M1-M2剪刀差连续6个月以上小于0,则代表经济正经历通货紧缩状态。
M1-M2剪刀差目前已连续19个月小于0,说明目前我们正在经历通缩,历史上最长的紧缩时期为3年左右。
四、证券化率。
证券化率=股票总市值/近四个季度的GDP,一般在30%—120%之间波动。
2007年10月,证券化率103%,
2008年11月,证券化率41%,
2014年5月,证券化率42%
2015年6月,证券化率105%,
2018年10月,证券化率53%,
2022年2月7日,证券化率77.87%,高于历史83%的时期。
2022年10月12日,证券化率69.61%,高于历史60.26%的时期。
证券化率 = 股票总市值 / 最近4个季度的GDP,
这是衡量市场情绪的参考指标,
当证券化率<50%,大举买入。
当证券化率>100%,谨慎离场。
目前证券化率不高也不低。
五、股债收益比(中证全A)。
股债收益率比 = 全市场股票收益率 / 10年国债收益率。
2022年2月7日,股债收益比为2.07,高于历史83.35%的时期。
2022年3月10日,股债收益比为2.06,高于历史82.81%的时期。
2022年4月10日,股债收益比为2.13,高于历史86.74%的时期。
2022年10月12日,股债收益比为2.35,高于历史96.11%的时期。
当股债收益比超过2倍时,表示股市出现了较好的投资机会,卖债买股。
历史上股债收益比高于2的时期:
①2008年9月-2019年1月,超级大跌之后。
②2011年11月-2014年前期,在2.0周围持续震荡。
③2018年9月,股市见底时。
④2020年8月-2020年6月,指数启动前。
⑤2022年2月-2022年6月。
⑥现在。
股债收益比在7月曾回到了2以下,8月、9月经历了一波下跌,目前性价比又变得不错了。
六、小结。
①有人会说:现在和2008年不一样了,那时大家关系好。可现在我们可能要走阿根廷的路了,当时阿根廷汇率从1比1跌到1比8,股、债、楼市也是一团糟。如果带着2008年的经验看现在,无异于刻舟求剑。
所以,我建议回归最底层的逻辑:无论世界如何变,你的宽带要交吧?开车要加油吧?每个月的水电煤气要用吧?米面粮油要吃吧?生病要吃药吧?房贷要还吧?生活总要继续的,通信、能源、公共服务、金融、必选消费品这些行业中低估的企业都是可以长期持有的。
②美债收益率突破4%+,人家还是无风险收益率,你怎么和别人比?无风险资产只是对部分人而言,至少对我们而言是有风险的,就像他们认为“东方不可投资”一样。
对生在兔子国的我们而言,只要盯紧一部分企业,它们在通缩时能手握大量现金,在通胀时又能第一时间拿到钱,当这些企业低估的时候就是绝佳的买入机会。但有一点要注意,这些企业赚到了钱,它们愿分给你才是真的,所以按最保守的股息率来估值是比较合理的。
③预期悲观其实是好事,在大家预期悲观的时,不会借不该借的钱,不会投不该投的项目,真正危险的反而是大家一片乐观的时候,就像1900年(详见学院来信755:如果我们生活在1900年)。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