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发辉老师督导5——坚持分享1876天,2025-10-16

通过参与今天的督导,了解了CBT关于聚焦创伤的干预方法,对渐进暴露和心理教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便于在实际中实践运用。

个案概念化一直贯穿在咨询中。了解来访的对自我的定义、性格特质以及他对重要事件的意向。找到个人情绪、行为的扳机点,看见他早年的成长经历以及他所处的人物关系,由此来决定咨询方案。

对于来访的重要事件,也就是他的扳机点,可以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也可以让他与自己的身体连接,放松自己;在行为上做些什么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用意向的方式去处理。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先处理情绪。情绪出的来,思考智慧才能出来。同时要看见这个事件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在工作中任何时候咨询师都要真诚,温暖,合作,灵活一些。

来访者的愤怒也是一种力量。如果愤怒发泄不出来,有可能会YY。他面对被送养,被抛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权,有自己的尊严。在自己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被抛弃。但是那时候不会愤怒,不会表达不情愿。"把来访的内心话讲出来,就是对他的理解和看见。这是他内心创伤。这一般需要十次左右的处理。

对于来访者的发疯愤怒的情绪、负向认知包括意向方面的,咨询师要共情理解,做心理教育(不是把观点给他,而是正常化他的情绪和行为);通过意向重构修复创伤。干预要从舒缓情绪开始。情绪出的来,认知才能进行。

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来访者,当他知道有利患的风险比较高时,咨询师要正常化他的担心。同时也不能否认这个风险高。风险高不等于他就一定会患病。假如风险是7%,那么表明还有93%的人不会患病。让他看到这一点。

来访者内在有创伤,如果对他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要疗伤。如果没有影响就不要动它。

在咨询中走不动时。咨询师可以暂停一下,让咨询自动进行。万物自化,来访者自有智慧去引领。 就像刨丁解牛中说遇到复杂的关节处,"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即高度警惕、目光专注、动作缓慢,小心翼翼地处理,即在关键节点不急躁,用精准和耐心应对复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