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期的《十三邀》节目,采访对象是历史学家许倬云,对于许老,不能仅仅用历史学家这个头衔来称谓,因为他同时还对考古学、社会学建树颇深。这期节目看完之后,内心对许老充满深深的敬意。他的悲天悯人是刻在骨子里的,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就像他说的那样:知识分子,在任何国家,应该自己负起道义上的责任。救自己,就是救国家,就是救世界。我愿意尽我之能,替中国人呼唤,唤醒许多的梦,唤醒许多错。
节目刚开始的时候,就被许老的一句话打动:今天的世界非常复杂,也非常多事,我们什么都可以牺牲,就是不能牺牲人格,我们什么都可以丢掉,就是不能丢掉自己。
这番话讲的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身处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陷在浮躁、焦虑的情绪之中,彷徨无助间可能就丢掉了人格,惊慌失措间可能就迷失了自己。
许老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症,母亲怀他的时候恰好又是双胞胎,营养不够而且还早产导致的先天性身体残疾。本来七八岁就该做的手术,由于战争拖到二十八岁。接连开了五次刀后,才把双脚矫正到可以走路的水平。后来他又开了两次刀,重新整顿脊椎骨。
他历经战乱,曾经一路逃难,忍饥挨饿,生命受到威胁,但是逃难路上,大家相互扶持,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后来,从大陆到台湾,然后又到美国。他努力学习语言,适应新的环境。
求学路上,困难重重。没有书本,就互相传抄;没有学费,依靠公费和奖学金;没有生活费,就打工赚取。
虽然苦难与生俱来,但他从不抱怨,而是心怀感恩。他总能从不幸中看到幸运,活着就是上天赐予的最大恩惠。
他努力自立,常人轻易就能学会的吃饭、走路等,他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学会。他发奋图强,身体残疾,行动不便,那就在学术上一骑绝尘。
他是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精通上古史、经济史、文化史、考古学、社会学。
在讲述自己的残疾时,许老的言语中丝毫没有对命运不公的埋怨,而是庆幸这副残躯是先天给的,而不是后天毁的,否则长到十五六岁突然一记重锤,他可能因此一蹶不振。身残反而让他有更多的向内安顿、观照、求索的机缘。
查了许老的这些遭遇,听了许老讲的话,心里很有感触,想想我们凡人活得太斤斤计较、无病呻吟。面对成人世界的一点坎坷、挫折,除了抱怨,甚至会甩锅原生家庭。人永远有选择的机会,只是抱怨太简单了,太好用了,太诱人了。面对更好的选择不去选,选了又不做,做了又后悔。能做出好的选择,并为此甘心付出、坚持不懈,就是通往精神的成熟之路。
人生路上,我们无法控制苦难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调整面对苦难的心态。坦然接受发生的一切,正视苦难,才有可能征服苦难。
许老今年已94岁高龄,身体每况愈下,脚逐渐不能动了,身体痛的一塌糊涂,自感时日无多。对于身体的情况许老并不感到难过,令他感到难过的是ZM的对立,DL和TW的紧张关系!真的泪目了,老先生最重要的遗憾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许老特别担心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什么本钱都没有了,为他们悲痛。许老跟年轻人对话,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也是悲痛的,而且还充满了惊慌。许老致力于告诉年轻人,在金钱以外、在名利之外,还有你自己!
老先生是在给我们启发心智!我想他对我们寄托的是:随着财富的增长,能找到安顿自己心灵的地方;随着见识的增长,不要在生命的意义上彷徨。无论贫富与否,都要过有尊严的生活;无论获得与否,每个人的心底依然坦荡;无论艰难与否,总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节目的最后,许知远问了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受到自身的限制,在这种不断受限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创造一个新的自己或者一个新的空间?
许老的夫人回答的是:阅读,尽量看各种不同的书!
我想,这个回答对我来说够用了,真的解惑了。
50多分钟的节目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路却迎来崭新的开始。在当下这个大环境,每个人都要乐观的背起属于自己的行囊。梦还在延续,歌也在心中吟唱。我们的前方无论是陆地、天空、还是海洋,未知旅途中情感的波澜无不起伏在中国发展的蓝图上。
后记:
许老的夫人叫孙曼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她性格开朗,身为家中掌上明珠的她博学多才,是那个年代的高材生。孙女士当年并没有因为许老身体残疾而有任何的嫌弃,两人爱的炽热,婚后相濡以沫,为家庭做出巨大牺牲。
尽管如此,孙曼丽女士却说:婚姻不是把人绑死,而是把人激活。
许老能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孙曼里女士的扶持,所以许老才会说:我最大的幸运,是遇见曼丽!简短的一句话,承载着许老对曼丽女士无尽的爱!
两颗心灵共同成长,这才是他们爱情保鲜的秘籍吧。
我想有时间的话,可以单独写一下孙曼丽女士。
今天就写到这里,上班时间摸鱼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