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的学习之路

最近认识了几个有趣的朋友,两个大学生,还有一个和我一样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可能是因为我经常在公众号上写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吧,所以他们很喜欢找我聊天(还有可能是觉得我有文化吧2333)

我昨晚和其中的一个大学生甲方聊到一个话题(对,你没看错,他名字就叫甲方,他爸爸就是我们爱恨交织的甲方爸爸),他对我说:“王哥,我最近特别爱逛知乎,但是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自己特无知,很想学点儿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学什么,参加了一些知乎的付费课程,感觉也没进步多少。”

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因为他这个问题每天都发生在很多人身上。

这个问题叫“知识焦虑”,这是一种我们对未知的焦虑。

据我个人分析来看,有“知识焦虑”的人群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有好奇心、上进心、野心。

大家都知道坐井观天的故事,一只青蛙受限于个“蛙”的认知,认为天空只有井口辣么大,让人听后觉得很可笑、很愚蠢。

但是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的是一只渴望上进,并且有内心活动的青蛙,要不然好端端的想天空有多大干嘛?是觉不好睡还是小蝌蚪不好生?当然是好奇心驱动它说出了这番话。

(别被我的歪理邪说误导,我只是拿着个成语打个比方而已,写这个寓言的人真实想法肯定不是这样的。送你们一句话,任何一个好的作品,都只是作者在讲一个故事。任何一部被后来者冠上伟大的作品,都是一群好事者在挖掘作者自己都不懂的东西。就好比我们上学时期做的阅读理解,我每次做题的时候都想说:我理解你马勒戈壁哦)

其实我们人类跟这只青蛙是没啥区别的,只不过我们比青蛙好一些,青蛙坐井观天,而我们是在自己画的圈圈里谈认知而已。

圈内的面积表示一个人所学会的知识;圈外的面积表示一个人所不会的知识。圈圈越大说明一个人的会的越多,认知越广。

推动这个圈圈扩大的就是我们的好奇心、上进心、野心。

但是随着圈圈面积的扩大,我们所接触到未知的世界也越多,我们也就越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每个人学习的知识越多,就越会发现自己真正会的其实很少。

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都会很不习惯,甚至会有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让我们逐渐变得焦虑,我们看书,看电影,听付费音频,看新闻,读报纸等,这些都是我们追求“已知”的过程,这些过程会缓解我们的焦虑感,但是问题是,这只能缓解,并不能解决。

而且这种焦虑是不可能得到完美解决的,因为你不可能成为一个什么都知道的电脑。

但是问题又来了,不知道学什么确实是个很伤脑筋的实际问题啊?

就像我们亲爱的甲方同学,知道自己有不足并且去花钱买课,这很好。但是因为焦虑感而导致漫无目的瞎学和瞎想,这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不过我有一个建议,我希望有这方面焦虑的朋友可以认识一下我一个朋友:六爷

六爷最近在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线上课程筛选,他做了几十个社群来做课程测评,好的留下,差的剔除,目的就是防止有知识焦虑的这个群体被假被文案洗脑,大咖背书迷惑。

如果你不知道学什么,又在乱七八糟的知识付费市场瞎晃,不如去看看六爷的公众号和文章,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有兴趣的可以加我好友,我推荐一下。


最后说一句,对世界充满好奇,想上进是好事,但是不要焦虑,你的焦虑只会成全更多的“太极拳大师”,好奇心驱动我们去探索,并不是要我们过度焦虑,然后迷失在这种“知识焦虑”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时候的语文课里,我们都学过井底之蛙的故事,一直都以为这只蛙是跟着安徒生的童话传到东方的,习惯了有疑问去搜索的习惯...
    甜菜的眼泪阅读 764评论 0 1
  • 2017.2.25 今天墨尔本天晴,阳光好,气温不高,已入初秋,在家一天,无所作为。 早上听了一集锵锵,练字时顺了...
    少年阿段阅读 266评论 0 0
  • 当我们看到井底之蛙只看到那么小的一个天时,可能感觉很可笑,他怎么不知道跳出来呢?我们在笑别人的同时,知道自己也是井...
    方圆fg阅读 1,023评论 0 6
  •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月月”。 她对大自然表现出很大的好奇心,看到一颗草,一颗树,一只蚂蚁……她就会跑回...
    木夕童话阅读 501评论 0 0
  •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在许多年前由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提出,之后便成为大多数人口中增长见闻的说法,于我也不...
    Eternally_8574阅读 40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