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本顶好的书,被后世奉为史家圭臬。但圭臬归圭臬,它里面塞的故事,未必靠谱。比如那个著名的“围魏救赵”,就透着点可疑。
故事大家都知道,小学课本上都印着:魏国庞涓狠揍赵国,围了邯郸。赵国急眼了,找齐国救命。齐威王想派孙膑当大将,孙膑说:“我这‘刑余之人’,不合适。”于是田忌当将军,孙膑当军师,躲在辎重车里出主意。田忌想直接奔赵国,孙膑摆手:“解乱麻不能硬拽,拉架不能自己上去挥拳头。得‘批亢捣虚’,打他软肋,让他自个儿缩回去!现在魏国精兵强将在外头啃邯郸硬骨头,家里就剩老弱病残。咱不如直接捅他老窝大梁(魏国都城),庞涓肯定撒开赵国回援。这不就救了赵国,还顺带把魏国累趴下?”田忌一听,有道理!魏军果然撤了邯郸,半道在桂陵被齐军埋伏,揍得满地找牙。
听起来很妙,对吧?简直是兵法的标准答案。但这事儿细琢磨,是有问题的。
问题就出在“老窝”大梁城上。魏惠王那会儿把都城从安邑搬到大梁(今开封),那是下了血本的。这大梁城,没山没河挡着,光溜溜杵在中原大地上,可它愣是成了战国最硬的核桃,几百年没人能砸开。直到秦始皇灭六国时候,秦军还是拿不下来,想了个外招,扒开鸿沟灌水,才把它给泡塌了。想想看,庞涓啃邯郸那种“当世大城”都啃了一年,才靠对方饿趴下拿下。大梁城?粮仓堆得比庞涓的野心还高,城墙厚得能让攻城锤怀疑人生。孙膑和田忌带着齐军,打算用几天把它打下来?一个月?半年?庞涓作为大梁城防的“总设计师”之一,心里门儿清得很。他完全可以先让邯郸的魏军喘口气,自己再慢悠悠收拾行囊,看着齐军在大梁城下撞得头破血流、筋疲力尽,再回去来个包圆儿。孙膑埋伏在路上的大军,怕是要等得草都长三尺高,也摸不清庞涓啥时候来,最后只能悻悻然撤退。
所以,那个“攻其必救”的“围魏救赵”神计,听起来像那么回事,操作起来更像是个馊主意。它成功的关键,压根不在于围大梁能逼庞涓立刻、马上、火烧屁股地回来,而在于孙膑给庞涓量身定制了一套“诱敌大礼包”。
孙膑让田忌先别奔大梁,反而南下佯攻一个叫平陵的地方。这平陵,城池不大,但辖区广、人口多、兵力强,属于难啃的硬骨头。更要命的是,它南边是宋国,北边是卫国,齐军去打它,还得路过一个叫市丘的地方,粮道随时可能被掐断。孙膑派了临淄和高唐两地的“都大夫”(地方长官兼守将)去打平陵,结果可想而知,这俩倒霉蛋带的兵,基本就是孙膑送出去让魏军砍着玩的“人头快递”。为啥?就是要让庞涓觉得:嚯!齐军主将(田忌)是个棒槌啊!这指挥水平,简直是在给魏国送军功章!
等庞涓这头沉浸在“齐将无能”的喜悦中时,孙膑的杀招才真正亮出来:一边派轻装战车直扑大梁城郊,做出要攻城的架势(但肯定不是真攻,虚晃一枪);另一边,派小股部队去撩拨庞涓的主力,打两下就跑,显得特别怂。这组合拳,目的就一个:让庞涓觉得,眼前不是危机,而是天上掉下个巨大的、涂着蜂蜜的馅饼!
孙膑太了解他这位老同学了。庞涓这人,优点和缺点拧在一块儿,就是“野心太大”。他的人生目标不是当个名将,而是要当古往今来第一兵家,超越前任战神吴起。现在,赵国眼看着就要被他灭了,功业已然盖过吴起。眼前呢?齐国主力居然愚蠢地跑到大梁城下送死,指挥还如此拙劣!如果他能率领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从后面给齐军来个狠的……那场面,简直不敢想!一战歼灭齐军主力,顺势灭齐!灭赵又灭齐,这功业,吴起算个啥?他庞涓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兵家至圣!
巨大的诱惑,冲昏了聪明人的头脑。庞涓果断丢下辎重,带着精锐轻装简从,日夜兼程扑向大梁方向,梦想着创造历史。结果呢?一头扎进了孙膑在桂陵布下的天罗地网。庞涓被活捉,魏军大败。这“围魏救赵”的胜利,骨子里是“佯攻送死 + 示弱诱敌 + 精准伏击”的连环套,跟单纯“围个城就逼你回来”的简单逻辑,差着十万八千里。
后来到了东汉末年,袁绍也想学这招。他跟曹操在官渡死磕,听说曹操大本营空虚,就让张郃去“围魏救赵”一把,端了曹操老巢。这想法……怎么说呢?大概袁绍实在没辙了,或者觉得哀兵必胜?万一成功了呢?张郃这位名将,心里估计跟明镜似的。他看着老板袁绍对郭图那帮人言听计从,再瞅瞅眼前这“攻击曹营”的妙计,大概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带着兵磨磨蹭蹭到了曹营附近,回头一看,乌巢方向火光冲天——得,曹操把袁绍的粮草全烧了!张郃一跺脚,一咬牙:这破船要沉,老子不陪葬了!直接带兵投了曹操。他这一投降,成了压垮袁绍的最后一根稻草。后来曹操很高兴,夸他“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这话可不是我编的,出自《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把张郃比作弃暗投明的微子和韩信,调门儿够高的)。
可见,学“围魏救赵”这招,光知道个皮毛,以为“打他老家他就得回来”,那是要闹大笑话的。袁绍就犯了这毛病,结果把自家大将直接“送”给了对手。孙膑的胜利,在于他看透了庞涓的“心魔”——那膨胀到遮蔽理智的野心,并巧妙地利用了它。这就像用一根羽毛去挠巨龙的鼻孔,让它痒得受不了,自己一头撞上山崖。而袁绍呢?大概只学会了拿根棍子去捅马蜂窝,结局自然是被蜇得满头包。这其中的差别,大概就是天才军师和庸碌主帅之间,那道深不见底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