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孙膑和齐国使者一起来到齐国,客居在田忌家中。
田忌多次和齐国的公子们赛马,孙膑发现马分上中下三种,田忌马的马力和公子们的相差并不大。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在赛马这个项目上赌把大的,我能让你赢。”
田忌相信了孙膑,就和齐王和齐国公子们赌赛马,赌金千金。
等到开始赛马的时候,孙膑说:“现在你用你的下等马和他们的上等马比,用上等马和他们的中等马比,用中等马和他们的下等马比。”
三场比赛结束以后,田忌一负两胜,赢了五千金。
[述评译文]
唐太宗曾说:“我年少的时候就征战四方,颇懂用兵之道。我每次临阵观察敌人的形势,就知道敌人的强弱所在。我经常用我的弱兵去防守对方的精锐,而用我的精锐去打击敌人的弱点。敌人攻击我的弱点,不过让我稍微撤退。我打击敌人的弱点那就是精准打击敌人的后方,一击必杀,敌人没有不溃败的。”这就是运用孙膑的战略。
宋高宗也曾询问大将吴璘致胜的战术,吴璘说:“我先以弱兵诱敌,等敌军疲惫气衰,再以强兵攻敌。”宋高宗也说:“这就是孙膑赛马的精华所在。”
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打算任命孙膑为将军,孙膑认为自己刑余之人不能为将而推辞。于是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让孙膑坐车在中军为田忌谋划。
田忌打算率军救赵,孙斌说:“用兵就像解乱麻,不能用蛮力。拉架的人不能参与打架。要避开敌人强势的地方去攻击敌人弱势的地方,这样的话才能解决问题。现在魏国和赵国打仗,魏国的精锐一定都投入到赵国的战场上了,国内剩下的都是些老弱之兵了。将军不如率兵径取大梁,攻击敌人薄弱的地方。魏军一定会放弃进攻赵国而回救大梁,这样一来我们就帮助赵国解脱困境,还疲惫了魏军。”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魏军果然从邯郸撤退,在桂陵于齐军决战。
齐军大破魏军。
原文
孙子同齐使之齐,客田忌所。
忌数与齐诸公子逐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乃谓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忌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五千金。
[述评]
唐太宗尝言:“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盖用孙子之术也。
宋高宗问吴璘以胜敌之术。璘曰:“弱者出战,強者继之。”高宗亦曰:“此孙膑驷马之法。”
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以刑余辞,乃将田忌,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救赵,孙子曰:“夫解纷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尽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冲其方虚,[边批:致人。]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困,而收弊于魏也。”
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边批:致于人。]大破梁军。
补
孙子,即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传说其和庞涓同为鬼谷子的学生,被庞涓陷害受膑刑。后逃出庞涓魔抓,在齐国担任军师,终于击溃魏军,迫使庞涓自杀。著有《孙膑兵法》。
田忌,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宗室。他和孙膑相互成全。
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田齐第四代国君。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王就是齐威王。
大梁,战国时期魏国的国都。所以魏也被称为梁。
感
这里称孙膑为孙子,所以有很多大咖都认为孙膑孙子是同一个人。因为谁也没见过《孙膑兵法》。
后来在我的家乡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了《孙膑兵法》,这才做实了孙膑和孙子是两个人。我们平时说的孙子就是孙武,也就是孙膑的祖先。
围魏救赵这个事最近在网络上被称为“不可解的阳谋”,就很离谱。围魏救赵其实很好破解。
简单就是你以为我在攻打赵国,其实我在魏国布置好了等你来。
问题就在于,我怎么知道你会来。至少,庞涓就不知道齐军会直逼大梁。
兵法这玩意,就是骗来骗去,谁演技更技高一筹谁就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包括后面的马陵之战,孙膑用减灶之法引诱魏军进入自己的埋伏圈,一举歼灭魏国精锐。不仅迫使庞涓自杀,还生擒了魏国主帅太子申。真是扬眉吐气,让人看了大呼过瘾。
另外,这篇文章里面还提到了唐太宗的一段话。在我看来这段话就比较装逼了。李世民说自己用弱小去抵御敌人的精锐,也不过就是撤退百步。但是自己率领的精锐去攻击敌人的弱小一下就能把敌人按在地上摩擦。这完全不讲道理。
有些话,我们听听就得了。别当真。
李世民的弱旅和别人的弱旅似乎不是同一种弱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