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于洁老师的书,书中数次提起作为老师需要把自己工作中的感想趁热写下,不然时间一长脑子里就像浆糊一样。
最近的确有这样的感觉。浑浑噩噩,疲于应付工作中的琐粹,忘记了停下来休整一下了。刚刚坐着,突然就觉得很想写一写,好像这是一直以来大脑想做但却被惰性阻挡的东西。
现在所带的这个班,说实话,不是很好。成绩一般甚至有些落后,班级里调皮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因为之前两年的班级是我的第一届,带了两年,到了第三年分了班,心里的失落无法假装,就好像自己看着长大的种子突然被移植到了别的花盆里,而自己又将要面对好多种自己不熟悉的种子,慢慢探索培育的方法。
估计和自己的工作经历也有关。第一届,人还比较有激情和活力,对于很多事情都很有新鲜感,在这种情况下带的班级,自然是印象深刻。直到现在,每每看到曾经带的学生,哪怕已经分散在其他班级,但内心还是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做老师最难的,莫过于需要放下很多正常的情绪。学生出言不逊,要是放在其他工作中,或许会立马拍案而起,但是老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总需要以“他们还是孩子,我不可以和他们较真”的态度,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冲动打架的孩子,要是放在我的私人生活中,那我必定不会多管闲事,但是这份工作却要求人要及时介入和调停,之后还要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之类的安慰。面对十分简单的知识点,放在私人生活中我必定是最多不超过三遍,但是这份工作需要我一而再再而三,无数遍重复我早已烂熟于心的知识点。
说不累,每天都有满满的动力毫无负面情绪,那是假的。
可是生活好像就是这样,在无数个失望、生气、无奈的时刻,总是会有那么几个学生逗我开心,或许变得更加安静一点。上课上到顺畅之处,和学生互动到默契之处,总会让我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那一瞬间,所有的能量又会回来。过一段时间又会有新的矛盾要去处理,新的问题要去解决。有时候也挺佩服自己,能在无数件琐碎的事情保持相对平衡,相对来说对生活还继续抱有希望和好奇心。
刚刚下课之后,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送学生出学校,橙色的夕阳很柔和,学生谈笑着出校门,几个学生回头挥手说再见,春风吹拂在脸上温和又舒适。
日子好像就是这样,杂七杂八,没有高级的公式和精准的步伐,却又在凌乱中生出一丝温和和美丽,真是奇怪啊。
也真是奇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