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聽朋友借用某大師話說:雞蛋好就可以了,不必認識下蛋的雞啊。那人就是錢鐘書。當然似乎覺得這話沒問題,可是以我自己歷來的生活經驗來對照我覺得他說的不對。因為去市場挑選好雞蛋需要這麼一番過程。我們在沒有任何經驗時挑選雞蛋時,都隨機、偶然的去嘗試,買回去先吃了好吃下次還買。這是第一層大多數人以慣性思維來做事。
再到第二層,吃到好吃雞蛋,我們就會研究怎麼去挑選。有別人經驗教授也可以憑藉著自己經驗的總結,在拿到雞蛋時候觀察雞蛋的蛋殼紋路,經光打在蛋殼上,透過蛋殼隱約看到中心是否有蛋黃的一個影像成型,以及在手上掂量掂量,手感的訓練。亦或拿在耳邊搖晃著聽。通過看、摸、聽、聞、嘗等經驗總結,就基本在市場挑選到好雞蛋時屢試不爽了。
但是還是有第三層的人,他們又更有意思了。他們會好奇發問:什麼樣雞能生出好雞蛋?這類問題其實大多能從孩子嘴裡直接毫無戒備的脫口而出,那是非常自然且沒有被教化、灌輸的兒童,他們還充滿好奇、探索世界的心識,自然的心靈大多是如此。他們能去自然而然的發問,自然而然的去好奇更深層背後的那個源頭。而大多已經被磨掉這層心智的成人,幾乎在日常生活裡對很多事物已然“死”了心。他們日復一日活著卻又像行尸走肉,他們心智無法被激活,在智識上慣用所謂知識層面來判斷,他們只用基礎知識支撐他們整個鮮活的人生,鮮活的人生卻被他們壓抑得失去了光亮,他們卻說是生活已然如此。在第三層時候,那些喜歡問雞是怎樣生出來好雞蛋的人,又可以在人生平靜的湖水裡去泛起美妙漣漪,通過自己一番努力,與養雞的人多打交道得到很多自己體會。又或者自己尋來一塊地去當這個養雞人,通過艱辛與努力堅持得到將是養雞的人生。這一養雞的人生並不比那些逛街買雞蛋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好雞蛋的人要“悲慘”啊。這樣想的人其實挺可憐的,因為他們只知道雞蛋好吃,卻不知道怎樣養出生好雞蛋的經驗心得體會啊。更有趣是當做了養雞人之後,後面有更多打怪升級一般的有趣境界等著他去一層一層闖關模式,有趣的人生就如同遊戲闖關。大多普通人恐怕一輩子都不知道人生是一場遊戲可以闖關模式的。他們陷入僵化的只屬於被角色代入的當局者迷。無法對自己人生擁有制定遊戲權力,無法對抗自己階級,永遠喪失挑戰勇氣,在自己層級裡面消磨殆盡。
養雞養好了,不但能識別挑選好雞蛋,還能自己生產出好雞蛋,就算哪天失去興趣不想再養雞了,我想他們在挑選雞蛋時候可比別人多不止是兩把刷子,他們比別人多的是人生。不過這個多出來的人生這東西也只能自己獨享。別人只在乎你有沒有本事更會挑選好雞蛋,而無興趣了解你多出來的人生。這時候你就可以理解錢鐘書老師並和他一樣如此有底氣對別人說: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