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带眼镜,高高的个子,长的很帅气的男子汉,入学刚分完宿舍,云南同学老乡来到房间,问住一宿舍的同学都是那里来的?云南同学指着我铺位说东北佬,又指着上铺说大上海。在宿舍,他有了一个响亮的绰号“大上海”,不久同学都知道“大上海”。
“大上海”会讲很好听的普通话,我们交流没有语言限制,然而一天遇到同校老乡,他们聊了起来,半小时内我没听懂一句话。天呀,这是什么语呀,全是啊拉,侬。他告诉我这是标准的上海话,之后我留意了广东.安徽.四川.福建等同学老乡间的交流,都听不懂,我班同学就来自十几个省,学校几乎包括全部省份,想想在校不会普通话怎么办。
“大上海”会照像,什么光 圈呀,焦距呀,取景技术呀,什么牌子胶卷好,讲的头头是道。更历害的是还会冲洗,在系里一间小黑屋,一个小红灯泡,暗影室,给人一种神密的感觉,1975年能懂照像是很神气的。
广东同学老于有架很好的像机,经常给我们照像,而“大上海”能借到他的相机,老余的象机,给我们同学留下,许多在校期间的纪念,校园.烈士陵园.井岗山沿途.岳麓山.桔子洲头等。
我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借阅图书,当时没有计算机检索,要手工查找要看的书,在一个个小格子里面都卡片,翻找书的编码,然后由管理员找到你要的书。图书馆内 藏有大量的书,听管理员说,书是按分类法来管理,我们只能通过责任者,出版者,分类号导不同图径,找到书。
他是一个聪明人,对学习有方法,不像我每天很忙,累。每次考式,他成绩总在我前面,是班里学习好的同学。
在学校很多人在冷水浴,我们几个男同学也开始,天热时冷水浴叫冲凉,很爽。天冷了以后冷水浇在身上真发抖,我没有坚持下来。
他从工厂带薪上学,每月有很高的工资待遇,当时学校伙食最低消有人6元/月,每天吃饭要排队,是为了买到3分钱一份的炒菜,晚了则只有好的是价錢贵些。打热水也排队,让人生气的是有人拿几个铁制大水桶打热水。
学校有一副校长管理食堂,食凿的饭菜也是很好吃的,有男同学一餐能吃5个馒头,饭量大自己的粮票不够吃,有女同学把粮票贡献出给同学,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星期天,我们会到校门外的左家垅去小吃,赤豆粥,涝糟,糍粑,酥饼,都好吃。一碗赤豆粥,一个糍粑,或一碗涝糟一个酥饼,只要几分钱,有的同学还是认为很贵,也有认为去校外吃浪费时间,保贵的时间用于学习,没有享受左家垅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