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虽然没开园,但已经忙碌起来。原因是上月20日接到局里通知,让我园今年申报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忧参半。喜的是幼儿园建园时,我提出“一年规范,两年超越,三年示范名园”的发展思路,看样子还真应验了这一构想;忧的是,四幼建园时间短,刚刚满三年,怕时间有点紧。
三年来,幼儿园各方面经全园姐妹们努力都走上了正规,成功通过了甘肃省一类幼儿园和教育部规范办园行为验收。虽然忙忙碌碌,但很有成就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了有充足的信心和动力,我首先召开了园务组会议,让大家谈谈自己园的优势,能不能顺利通过?
大家依据评价标准,一致认为我园有足够的优势通过示范园验收,不论在硬件设施还是教师团队,乃至文化特色、资料准备等都有铺垫。听了他们的一番发言,我有了十足的底气。虽然我在原来幼儿园亲身经历过示范园验收的过程,但毕竟那是老园,有一定的基础。虽然新园的基础很好,但毕竟时间短。可大家认为我们不是新园,它有曾经村园的基础,只是我们没有对接宣传,应该能过去。
看着大家一个个信心百倍的样子,我感觉有更大的动力。
于是我们各自开始认领验收项目,并且逐条按要求先做好资料目录,然后在根据目录准备资料。资料的种类数量就看我们平时开展的活动。用这样的方法梳理下来,我感觉整理资料的思路一下清晰了许多,也很好的避免了曾经各自准备资料,结果验收时却发现有的资料不合适,就出现返工整理现象。
经过一天对标梳理,园务组每位成员都明白了整体资料的“脉络”。而且对不足之处也知道了该如何弥补,这样让整体做时,大家就很有目的性。
回想几年前在老园准备验收时,由于没经历过验收事务,简直就是摸着石头在过河,有些细节都不知道怎样做,不足之处处处可见,而且出现不足还在“原地”探寻。
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过路人看见一个醉鬼趴在路灯下寻找丢失的钥匙,于是就帮他找。找了一会才问醉鬼:“你在哪里丢的?”醉鬼说,就在房门外丢的。“那你为什么在这儿找?”过路人问。“因为房门那没有灯光。”醉鬼回答。
我们有时解决问题总喜欢用熟悉的方法感到放心,也总是用最了解的办法解决问题。殊不知,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可能在最明亮处,也许就在路灯下,更多可能还藏在黑暗处。所以说,用熟悉的方法努力解决问题,问题的深层次并没有改变,有时或许还会恶化。
所以,这次在开始整体资料时,我转变原先的老思路,先整体规划、讨论、决定,再依据原有资料进行查漏补缺。虽然刚开始感觉事务很多,但当我们梳理完毕后,发现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从今天的工作开展情况,我觉得很多常规工作需要不断转变工作方法,需要不断创新思路,这样就不会出现无功而返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