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集评注本》,正文27~34页。内容:《创造宣言》、《介绍一件大事》。
今天的读书笔记用一个词来概括:敬畏。分别从“敬畏工作,敬畏学生,敬畏理论,敬畏创造”来理解。
一、敬畏工作。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又不打算改行,那就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做。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一个教师算是非常小的单位。可是对于一个学生和他的家庭来说,老师几乎可以是决定他们未来命运的人。中国有数以千万的教师,那么中国的未来就在这一千多万的教师手中,这又是多么伟大的事情!
别人当教师是什么,我们无法左右,我们当自己是什么?我们这群教育人把“小事做大,则小事变成大事”。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因为我们所做的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因为我们的失误最少最少也关系着一个孩子的未来。
敬畏教师这个职业便是尊重我们无数的教育人。
二、敬畏学生。
“严师出高徒,高徒捧名师”。学生因我们的教育而成长、成才,我们因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而有所成就。这本就是相互的,学生对我们满含敬畏,我们对学生亦该如此。每节课上,面对孩子们企盼的目光、稚嫩的小脸,感受着他们毫无保留的接纳,天大的事也会放在一边,走上讲台专心讲课。这种经历不是某个人的,而是大多数教师共同的。
敬畏学生不仅因为他们的接纳,也因为我们因他们的存在而获得工作,因他们而进步而得到认可,因他们的努力而深受感到。
其实每位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学生比自己强。我们这些小学老师,孩子们有成就的时候,已经离开我十几年了。也许他们早就不记得我,也许他们的成就跟我没有任何关系。而我,依然为他们高兴。因为对于他们,对于他们的将来,我满怀敬畏。
三、敬畏理论。
教师这个职业操作性是相当强的,我们经常关注教什么,而怎么教、为什么教却很少去想。对这一点的关注恰恰是普通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分水岭。所以,理论学习在今天这个信息更替速度飞快的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虽枯燥但方向明确,它虽难以理解但有助于认识的提升,它虽无法即时操作但过时也相当慢一些。
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勤于躬耕但疏于总结。需知理论是指引,教学是实操。有理论引领的教学更扎实,由教学提炼的理论更踏实。
四、敬畏创造。
教师这个职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来了又走,有了又来。一批又一批,一茬接一茬。老师,备课上课改作业,表扬批评会家长。如此这般,从入职重复到退休。走过场一样的工作只会让人逐渐消沉。 “我们要在平凡上创造不平凡,在单调上创造出不单调。”这需要用心。需要一颗愿意将职业做成事业的执着追求的心。因为执着追求,才会不断学习;因为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因为不断进步才能勇于创新。教学设计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创新,教学理论也可以创新。
最近一位特岗教师面对极其艰苦的环境,依然对教育充满敬畏,积极行动改善环境,乐观向上影响他人的美篇让我们心生感动。教育需要一颗执着的心,一颗乐观的心,一颗向往美好的心,而这些都源自于对身边人事物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