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智能的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一不小心就掉入了“误信”陷阱,且让我们难辨真伪,影响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决策,给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困惑与障碍。
我们如何识别信息的真伪,是什么因素让我们掉入到“误信”中去的呢?我们如何避免落入“误信”的陷阱呢?《怪诞行为学7》给出了答案。
《怪诞行为学7》一书延续了作者在行为决策科学领域的研究从艾瑞里自己经历的一次“网曝”事件开始,通过对导致人们不信任公认真理、接受另类事实、甚至全盘接受错误信息的心理和社会过程的阐释,揭示了导致人们陷入“误信”虚假信息和不信任关系的关键因素--情绪(压力)、认知偏见、性格特征和社会力量,帮助我们了解是什么驱使原本理性的人接受了非理性的信念,学会识别行为决策过程中的错误信号和心理干扰。
艾瑞里认为,尽管先进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生成令人信服的假新闻故事,但我们完全有能力抵御这些伤害,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并非植根于冲突,而是植根于同理心的策略。我们越早认识到误信谬见首先是人类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能越早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基于“误信”因素包括情绪(压力)、认知偏见、性格特征和社会力量,本次我先介绍避免“误信”的3个有效方法:
方法一:压力的重新归因
你完全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尝试将情绪重新归因。当身边的人在误信边缘徘徊时,你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与他们沟通。假如你的朋友蒂姆看起来忧心忡忡,他说自己的压力来自对整个世界灾难性的预期,你很担心他早晚会变成破坏性谎言的俘虏。查看了他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之后,你的担忧有增无减。你还知道蒂姆刚刚离婚,孩子们在外地读大学,他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因此在与他交谈时,你或许可以帮助他把压力归因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而不是胡思乱想那些幽暗的力量和邪恶的阴谋。你甚至可以帮助他把生活中的变化理解成重获自由、发现自我的机会,而不是从天而降的噩耗。
当面对朋友蒂姆因对世界灾难性的预期而感到压力时,可以通过情绪重新归因的方法与其沟通。蒂姆的压力来源于离婚、孩子在外地读大学以及他对未来的恐惧。建议将他的压力归因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而非过度担忧幽暗力量和邪恶阴谋,同时引导他将生活中的变化视为重获自由和发现自我的机会。
这样做主要可以建立积极心态、有效的情绪管理,理性地看待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同时增强现实感,将压力归因于具体事件,有助于个体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解决方案。
如何运用压力的重新归因方法?
1、引导归因:逐步引导将压力归因具体事件,而非过度解读外部世界的阴谋或灾难。
2、积极展望:鼓励将生活中的变化视为成长和发现自我的机会,比如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发展个人兴趣、提升自我等。
3、找到支持: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
方法二:不要假设恶意
当遇到糟糕的事情时,如果感觉这是某人蓄意而为我们就会更痛苦。就我个人而言,我试图秉持一个被称作汉隆剃刀”模型的改良版本。“汉隆剃刀”原本的内容是“不要把可以用愚蠢来解释的事情归咎于恶意。”愚蠢是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但我认为,这句话的本意并非讨论愚蠢,而是在讲非理性和人性的弱点。下面是我的改良版本:“不要把可以用人性弱点来解释的事情归咎于恶意。它的意思是说,当我们或我们所爱之人遇到糟糕的事情时我们应当从更长远的角度,更深入地挖掘其潜在的原因去寻找那些蓄谋或恶意之外的原因,比如错误、考虑不周、冲动、情绪或其他形形色色的人性弱点。
接纳改良版本的汉隆剃刀模型,不但能消除少许蓄意而为的痛苦,还能提升我们洞悉事件真正原因的机会,并且大大简化我们改进的方法。
遇到糟糕事情时,人们往往会假设是某人的蓄意行为,这会加剧痛苦。作者提倡使用改良版的“汉隆剃刀”模型,即“不要把可以用人性弱点来解释的事情归咎于恶意”。这一模型鼓励我们从长远和深入的角度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寻找除蓄谋或恶意之外的因素,如错误、考虑不周、冲动、情绪等人性弱点。
这样做可以减少痛苦、提升洞察力、简化改进方法,促使我们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改进措施,而不是陷入对恶意行为的报复或逃避。
如何做到不要假设恶意呢?
1、保持冷静:遇到糟糕事情时,首先冷静1-2秒,不要让情绪影响判断。
2、分析原因: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包括人性弱点等非恶意因素。
3、沟通确认:如果可能,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立场和动机,进一步确认事件的真实原因。
4、制定改进计划:基于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关注于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三:保持怀疑
假新闻或假消息的一个常见特征,就是专门迎合人性的弱点,让我们对眼前的故事感到兴奋不已。这样的特征会带来一些重要的影响。首先,当阅读这些信息的时候我们需要戴上厚厚的怀疑眼镜。我知道这会造成很多不适但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分享信息或者无意中为假消息的传播推波助澜时,我们要极为谨慎。其次,在分享任何信息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不仅是在分享信息也附带了我们的认同感、可信度和我们的名誉,就像我们已经进行了审查,并在主观上敦促他人也表示认同一样。对于你自己从未使用的一件商品,你会热情地将它推荐给朋友吗?或许不会。但你在下意识里可能每天都在对各类信息做同样的事情。再次提醒,怀疑和谨慎的态度可能让我们无法用愉快的心态观察身边的世界,但是针对各类信息,这样做会让我们所有人受益匪浅。
假新闻或假消息常利用人性弱点吸引读者,因此我们在阅读这些信息时需要保持高度怀疑态度。分享信息时更要谨慎,因为这不仅传递了信息本身,还附带了我们的认同感、可信度和名誉。就像我们不会推荐自己从未使用过的商品给朋友一样,我们也应该避免未经核实就分享信息。虽然怀疑和谨慎可能让观察世界变得不那么愉快,但对于信息的筛选和分享来说,这样做对所有人都有益。
这样可以避免被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决策,维护个人信誉、减少假新闻或假消息的扩散。
如何做到保存怀疑呢?
1、培养辩证思维:在阅读新闻或消息时,养成先怀疑后相信的习惯,不轻易接受未经证实的信息。
2、多渠道验证:在分享信息之前,通过多个渠道进行验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鼓励批判性思维:在与他人交流时,鼓励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人也学会怀疑和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以上就是分享的三个方法:压力的重新归因、不要假设恶意、保持怀疑,帮助我们避免落入“误信”的陷阱。而且还有助于我们维护个人信誉和减少假新闻或假消息的扩散,提升我们的信息素养和辨别能力,使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优化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让我们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学会在信息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用理性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真实、可信的信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