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以前看学诚法师的微博。有次网友提了婆媳关系的问题,说婆婆做什么都看不惯,很烦恼。法师说,要从点滴开始,用“沙里淘金”的心态,刻意去挑婆婆的好处。确实,我自己也试过,用这样的心态与他人相处,自己会快乐很多,关系也会更和谐。曾经我挺纠结,学诚法师之前出过丑闻,如果照着他说的做,是否会有问题甚至走入歧途呢?今天觉得,这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心态。其实虽然他出了丑闻,不代表他说的所有话、做的所有事都是错误的或无价值的吧。
打开知乎,想搜搜知乎上大家对学诚法师的评价,看到官方账号“盐选心理”发布了一篇文章《所有事都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真的会抑郁吗?》,点进去看了下。文中举了一个高中女生不停地思考“生命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问题,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的例子。这个女生从小就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据说3岁时就对妈妈说了一个愿望:想出家。她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很不合群。高一时有一天突然不能去上学了,出现了严重的学校恐惧症症状,休学在家。在家只干一件事:白天睡觉,晚上读书。她读的全是哲学类书籍,比如庄子哲学等等。看到文中这样的描述,不禁让我想起曾经有位畅销书作者说到的“轮回”:有的灵魂轮回了很多世,学到了很多知识,所以这一世稍微有点契机即能恢复前世的记忆,显得比其他轮回次数少的灵魂更聪明;同时因为轮回了很久,体验了很多世事变迁、人情冷暖,更愿意追问生命的意义。感觉文中的女生挺符合这个畅销书作者的描述。但是我非常不喜欢上面的逻辑。在日常生活里,当发现别人的聪明,本来一般人都会很欣喜,想赞美,可一运用上述逻辑,势必会给人泼一盆冷水吧,那就只把别人的聪明当空气?此外,不少人都因“聪明”这个特质而拥有适度的优越感,后者是凡夫俗子快乐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按照上述逻辑,这部分快乐将被剥夺。假如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运用这样的逻辑,进而构建新的普适的人类思考和交流模式,那另当别论,否则难以想象在当今绝大多数人不运用这种逻辑、而我们用这种逻辑去思考时,会产生什么样的痛苦和不适。只是我也无法反驳这位畅销书作者提到的逻辑,只是单纯地不喜欢,多少让我在不运用这种逻辑时有些心虚,于是陷进去想要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进而影响当下的生活。此时,我会用一位老师说的“人无法把所有人生问题都想清楚再开始生活”、另一位老师说的“我相信有灵魂,灵魂有它的去处,但这绝对不是思维能够触及的”来开解自己,也会对自己说“不管这些灵魂、轮回之类的东西了,我能力有限,想不明白,做一个普通人,和绝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好”、“未来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这类生命问题一定能有科学的解释”等,不让自己钻进这样的牛角尖,过好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