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康德先生的启示
2022-10-18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一书对大学老师而言是必须要读的,因为大学老师要把教学搞好,就必须要教会学生以理性面对社会的训练,这只是其一,还有就是高校老师思考人生更离不开这个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先生说的实践就是人的一切行动,理性就是人的行为是符合自己实际的且有逻辑实证性质,批判就是要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和总结,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批判,当然,如果行为错了就是要自我批判的,越是敢于自我批判的人,其精神境界越强大。如今大学里的人文科学的论文和课题里批判消极东西的鲜有,大都是文字垃圾桶里的主角,我们的大学每年在人文科学领域制造的垃圾不可胜数,人文科学领域的杂志只有写作者自己怀着学者或自以为的专家的感觉在看,而且是看自己的文章。
康德先生认为,只有愿意把至善作为自己道德律的人才不会在生活中表现出虚荣、猥琐的两面人的样子。这说明,我们的官员里和社会上有多少不愿意把至善作为行为标准的人,我们就会有多少虚荣、猥琐的两面人。至善是人性之极,是极品,极品总是少数,所以,党员孔繁森、中学教师张桂梅和公安局长潘东升就是人之极品。
康德说,人不遵守社会道德不会影响社会生活的本质,但影响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人的善行给人带来的体验远远超过人的恶行给人的体验。如果社会有道德律的话,该道德律的特征应该是普遍适用的、充满人性的、和自由的。譬如,善行就是符合此特征的道德律。一个理性的人是摆脱了不成熟状态的人,也就是一个自主性的人。这种人说话总是很平静,而且请字当头,做事总是站在对方角度,他让他人做事时总是先清空自己内心的积存的以自己为中心的标准答案。也就是说,他并不表现为依仗自己的意志任意规矩他人,吆喝他人。譬如,我们经常把我们认为对的也命令给父母,岂不知道,父母的思维和年龄与我们都有差距,父母不愿意的话,我们还生气呢!这都不是康德说的理性的人。
康德承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背弃普遍的道德法则,举例来说,人们经常会撒谎,但无法将随时能够说谎的习惯确立为人类行动应当遵循的普遍法则。倘若说谎成为了普遍法则,人们就不会相信其他人说出的任何话语,说谎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违背道德法则的行为虽然经常存在,但这永远不能成为普遍的法则,破坏法则的人的生存恰恰依赖于绝大多数善良的人对道德法则的严格遵循。
实际上,爱说谎的人大都要依靠诚实的人才能生活,很难设想谁愿意生活在大家都撒谎的环境里。当人们意识到他们的社会秩序是由诸多弥天大谎维系的时候,他们就会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度其他人,从而陷入了彼此试探、彼此提防和彼此算计的巨大内耗之中。更为可悲的是,这个社会中的荣誉和惩罚也会在明智者的眼中失去原本的价值,因为建立在虚假之上的荣誉是一种耻辱,建立在伪善之上的惩罚则是一种光荣。大量的谎言与伪善腐蚀了作为现代文明主要支柱的善良意志。
康德的理解,善良意志就是:“你要如此行动,无论是你自己还是其他任何人,你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将之作为目的,绝不仅仅当作手段来使用。”人绝对不能把其他人当做自己的工具,否则的话,你迟早也会是工具。泽连斯基把士兵当工具,美国人把泽连斯基当工具,垄断资本则把拜登当工具。女孩子要警惕的是那些因自己容貌出众而被男孩子爱上的情形,因为他把你看成是工具。康德发现,那些肆意践踏弱者基本权利的人,通常都把他们眼中的弱者仅仅当成实现自身目的的高度可替换的工具,而根本不考虑弱者本身也拥有自己的目的与尊严。但他们这么做,也就相当于将自身贬降为更高权力手中的工具。将他人仅仅当作工具来役使和利用的人,当他们自己有朝一日也被其他人当作廉价的工具消耗时,他们是没有资格来抱怨的。康德把那些信奉权力万能的人叫做野心家,康德说,只有懦夫才会把权力和显示排场当做自己的尊荣。懦夫们这种可悲的品质远离美好的情趣,非但无法唤起他人的尊重。
康德认为,在目的王国中,一切东西要么有一种价格,要么有一种尊严。有一种价格的东西,某种别的东西可以作为等价物取而代之;与此相反,超越一切价格,从而不容有等价物的东西,则具有一种尊严。他说的真好!一个人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关键就在于坚守理性制定的法则。人作为万物之灵,他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类拥有理性来为自然王国与道德王国立法。动物完全满足于自己生存的狭隘环境,巨大的诱惑就足以将它们规训成家畜,不借助于品行与能力想升官的人和欲吃骨头的狗心态是一样的。一个有自主性的人不会轻易在暴力和诱惑的驱使下改变与违背自己确认的理性法则。因此,真正让一个人在现代文明中获得普遍的认可与尊重的东西,并不是这个人拥有的金钱和权势,而是这个人所具备的那种摆脱了对权力的盲目崇拜,敬重理性法则的自由独立人格。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