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导论》[美] 唐纳德 · 帕尔玛
Does the Center Hold? 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Philosophy
By Donald Palme
保持批判性、警惕性
1. 古希腊道德哲学家
1.1 城邦 / 灵魂---城邦是大写的灵魂《理想国》
苏格拉底的分析
理想的城邦包含三个不同阶层
- 懂哲学的统治者
- 懂一些哲学的名叫护卫者的军人阶层
- 不懂哲学的工匠阶层---节制成为该阶层的美德
灵魂剖析
- 理性:与欲望相对立---------理性的美德是智慧
- 激情:---------------------------激情的美德是勇气
- 欲望:心灵的兽性部分------欲望的美德是节制
无论在城邦的内部还是在灵魂的内部,正义都来自必须遵从的理性原则;
一个人,当她或他把握了这些理性原则,说服心灵服从理性原则的统治,并且在心灵的帮助下,征服欲望,就会表现得有道德
2. 利己主义
柏拉图的利己主义:
“没有人会故意以违背自身利益的方式行事”
- 心理利己主义:每一行为都受自身利益驱使
- 道德利己主义:每一行为都应受自身利益驱使
“有人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从激浪里就起一个溺水儿童,其原因可能是...”
A. 我明白如果我不那么做,她会被淹死---------------责任
B. 我意识到努力就她是我的职责---------------------------职责
C. 自由畜生才会袖手旁观,看着她被淹死---------------自然感情
D. 我认识落水女孩的家人,我爱这个小女孩-------------爱
E. 在我穷困潦倒的时候,她的父亲曾经帮助过我-------债务
F. 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好奇-----------------------?
G. 如果我不努力去救她,我下半辈子都会良心不安----内疚
H. 我不想让别人说我是个懦夫-------------------------------名誉
I. 我想因此获得人们的赞誉------------------------------------名誉
J. 我想满足自己想帮助别人的需要--------------------------自我扩张
K. 我想获得自身的利益-----------------------------------------霍布斯式的诚实
L. 我想获得一种快乐的感觉----------------------------------快乐论
证伪原则:要使一个论点成为真正的科学观点,该论点的捍卫者必须能够阐明各种条件,在这些条件下,我们可以认为该假设已被驳倒
任何理论,要是能解释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实际上它什么情况也解释不了---in other words,任何一个“理论”,要是与事情的每种可能状况都相容,那就根本不是理论。因为真正的理论必须排除一些可能性(过犹不及)
3. 快乐论
快乐论:人类行为或者受追求快乐所驱使,或者本就应该追求快乐
- 心理快乐论:霍尔布斯的利己主义,动机理论;
- 道德快乐论:有关怎样生活的理论
道德快乐论
- 人应该追求自身快乐,同时有一个前提,人可以不追求快乐,但不追求是不明智的;
- 除了受自身快乐驱使之外,行为也可能为受其他利益所驱使
伊壁鸠鲁---欲望
- 自然欲---(必要的 & 非必要的)
- 虚荣欲
“如果美、美德以及类似的东西能够带来快乐,我们就应该尊重它们;但如果它们不能,我们就必须跟它们说再见...如果不能生活的审慎、公正而又受到人尊重,那么不可能生活得快乐”
4. 功利主义
- 英国杰尼米 · 边沁提出
- 其门徒约翰 · 密尔进行批判和修正
杰尼米 · 边沁
无论我们欢喜与否,趋乐避苦是人类的本性
“快乐计算法则:”
- 强度---------------------快乐有多强烈
- 持久性------------------快乐能延续多久
- 确定性------------------快乐有多真实
- 在时间上的远近性---多久才能获得这种快乐
- 继生性------------------随后会产生多少快乐
- 纯度---------------------快乐之后不产生痛苦的概率有多少
- 发生范围---------------有多少人体验到这种快乐
这范畴使功力主义成了社会快乐论的一种形式。 人必须考虑到其他人的快乐和痛苦,而不能只考虑个人。功利主义的民主倾向性
- 任何人,哪怕是你的父母或政府,都没有权利告诉你你是否过得快乐
- 撇开偏见不谈,针对与戏与音乐、诗歌的艺术和学问具有同等价值。但如果针对戏能提供更多的快乐,它就比音乐和诗歌更有价值
约翰 · 密尔
快乐的质
- 强调快乐的质,避免刻板地运用快乐计算法
每条标准都会降格为最低级的普通衡量标准
并非每个人在所有问题上都没有投票表决权
功利主义的问题
- 关于正义和值得称颂的问题---------“虽然我的判决对你个人而言似乎有点不公平,可它确实能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由此进一步将功利主义区分为:
- 行动功利主义:必须做出特定的、会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的行为
- 准则功利主义:人们在考虑两种行为之一时,必须做出由某条(假定的)准则所监控的那个行为。这条准则如果为多数人所遵循,就会产生最大的幸福.----据此,即使是纯粹为己谋私的欺骗行为或谎言,也可能因为不被人发现而不给任何人造成不幸
“效果论”本质----------------------------一个行为是好是坏,取决于该行为所产生的效果
5. 处于责任的道德
伊曼努尔 · 康德
- 绝对命令:道德上的应该----“纯粹的”,“普遍的”,“绝对的”---建立在我们具有理性的基础上
- 假言命令:实际上的应该----每个有理性的人必须接受的原则
-有必要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包括自己的行为----“如果人人都按那种方式去做事,你会喜欢以这种方式做事吗?理性和尊严的标准还维持得住吗?”-----揭露他人或自身伪善的好工具
其原则不能被普遍化的那些行为,无论如何也不能使我们承担道德上的义务------“如果说谎可以挽救一个无辜者的生命,人们都应该说谎” → 它使准则受制于环境,因而破坏了准则的可普遍应用性
- 康德对决定命令的第三种表述
“对待人时,不论他是你的亲人还是其他人,要始终把人当作目的,而不能把人当作手段”-----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有义务把其他人看作“自己的目的”,而不会是谋取个人私利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