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 王海解读

关于作者

彼得·戴曼迪斯,商业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军人物,一共创立了十几家商业太空探索公司,已经把好几位顾客送上了国际空间站。他还创立了X大奖基金会,用来鼓励私人太空探索。

斯蒂芬·科特勒,《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等报刊的专栏作家。

关于本书

本书探讨的,是一个关于全人类的宏大问题,即如何实现“全人类的富足”。作者认为高科技、创新者、科技慈善家,以及崛起中的10亿人,这四股力量会帮助人类实现全面富足。

核心内容

第一,什么是“富足”?什么是“富足金字塔”?第二,为什么全人类必然会实现富足?第三,实现富足的四种力量:高科技、创新者、科技慈善家和崛起中的10亿人。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富足》,这本书中文版大约有36万字,我会用大概25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书中精华:人类有没有可能实现富足,以及帮助人类实现富足的力量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像能源资源、土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完了就没了。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受阻碍的问题。几百年来,很多学者都提出过观点,说必须遏制地球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要不然人口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少,社会就会出现大问题。甚至有本书《增长的极限》提出说,最晚到2100年,人类社会生产会停止增长。

虽然这些停止增长的预言几乎都没有成为现实,但地球上的人口数量确实在大幅度增加,很多资源也的确是越用越少。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增长的极限”呢?“全人类的富足”这个目标能实现吗?这就是《富足》这本书要解答的问题。

在进入正式内容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分别是彼得·戴曼迪斯和斯蒂芬·科特勒。斯蒂芬·科特勒是《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等报刊的专栏作家;另一位作者戴曼迪斯是商业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军人物,一共创立了十几家商业太空探索公司,已经把好几位顾客送上了国际空间站。他还创立了X大奖基金会,用来鼓励私人太空探索。戴曼迪斯和库兹韦尔还一起创立了奇点大学,这所大学的目标是聚集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去解决世界上最宏大的问题。《富足》这本书,就是在探讨一个全人类的宏大问题。

说完了作者,咱们进入正题,分两个部分来说一下这本书。第一部分说说什么是“富足”,以及为什么全人类必然会实现富足;第二部分说说实现富足的四种力量,分别是高科技、创新者、科技慈善家和崛起中的10亿人。

第一部分

先来说说到底什么是富足?这本书说的富足,并不是说让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过上奢侈的生活,都能住大别墅,拥有私人飞机,而是让地球上每个人都拥有基本的生活资料。书里列举说,现在全世界每分钟就有7个人因为缺乏食物而死亡,有3个人因为喝受污染的水而死亡,有3个人死于空气污染,有2个人死于疟疾。这本书里所定义的富足,是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自由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整天为生计奔波,为温饱发愁。

这么定义“富足”可能有点虚,作者进一步明确了富足的含义,提出了“富足金字塔模型”的概念。富足金字塔一共有三层:金字塔的底层,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一共三样:足够的水、食物和住所。中间层是能源、教育和通信技术。这三者的组合,从短期来看,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来看,能促进商业贸易,促进分工协作,对实现富足是至关重要的。金字塔的顶层,是健康和自由。现在贫困地区的居民,常常会因为一些很容易医治的小病而死亡,如果能保证每个人都得到有效的医疗,保持健康,是实现富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健康的同时,自由也是不可或缺的,人们拥有自由,才能让整个社会焕发活力,持续发展。这本书最早是2012年出版的,当时作者就说,在未来的25年,也就是2037年前后,富足金字塔这三层目标都会实现。

说到这儿,肯定会有很多人不同意作者的判断,认为25年的时间可能过于乐观了,甚至有人认为,未来的趋势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全人类的富足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说,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根源在我们与生俱来的认知偏差。所谓认知偏差,就是指我们根据一些表面现象和虚假信息做出的错误判断。人类很多的认知偏差,是在进化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这些被我们称为“认知偏差”的认知模式,其实对原始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只不过它们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了。

比如说,咱们大脑中有一个部位叫杏仁核,它是一个预警系统。杏仁核负责愤怒、仇恨和恐惧等等原始情绪,总是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任何可能威胁到我们生存的信息,都会刺激杏仁核,让我们立马做出逃跑或者战斗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天生对坏消息更敏感。像什么自然灾害、能源枯竭、世界末日之类的消息,之所以能在网上大行其道,是因为人们天生就对这些负面消息更敏感,但事实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糟。比如20世纪70年代,人们认为酸雨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环境污染,但是到今年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所谓的酸雨灾难也没有发生,现在也很少有人提到酸雨了。

人类一路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多进步,比如在提升效率方面。效率对人们的生活品质影响很大,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一天24小时,所以怎么利用这24小时,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说一个我们容易比较的数据:在美国,如果你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到了晚上想开灯一小时,这个花费只需要工作不到半秒钟就能挣出来。但假如你回到19世纪80年代,当时使用的是煤油灯,你得工作15个小时才能换取一小时的灯光。如果你回到公元前1750年,那时候人们照明用的是芝麻油,想要一小时的光亮,你得工作超过50个小时。用今天照明的成本和公元前1750年的对比,你就会发现两者差了35万倍。所以从时间的维度上看,人类办事的效率是越来越高了。

人类不仅在不断提高时间利用率,在其他方面也是不断进步的,比如整体上越来越富裕,人均寿命也越来越长。根据书里给出的数据,今天的中国比50年前富裕了10倍,人均寿命延长了28年。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在过去50年里贫困人口减少的幅度,比之前500年的还要大。还有很多人担心未来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但作者认为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他还引用了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在《自由宪章》中的观点:一旦社会里的中下阶级开始崛起,那么,获取丰厚利润的主要途径就不再是迎合少数富豪人群了。这样一来,贫富差距就会逐渐缩小。

总之,作者乐观地说,事情没有人们想得那么糟。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人类朝“富足”这个目标不断前进,取得了很多进步。人们更长寿了、更富有了、更健康了,生活也更安全了。而且,人类文明的进步是“累积式”的,每一代人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就是说,在通往富足的路上,我们并不是匀速前进,而是越跑越快。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我们说到了“富足”并不是让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过上奢侈的生活,而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基本的生活资料,不用整天为生计奔波,勉强度日。具体来说,富足有三个层次,底层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要有足够的水、食物和住所。中间层是能源、教育和通信技术。顶层是健康和自由。还说到了人类天生就具有悲观倾向,所以很多人不相信人类能实现全面富足,但是事实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糟。人类这几百年来,是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而且越来越快。

第二部分

接下来咱们说说如何实现富足,这也是本书的重点。作者在书里提出,有四种力量,足以改变人类的未来、实现富足。这四种力量分别是:高科技、创新者、科技慈善家和崛起中的10亿人。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先来说高科技,高科技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一点大部分都能体会得到。就比如现在很火的共享单车,这个想法其实不算新鲜,那前几年共享单车为什么做不起来呢?就是因为当时相关的技术不成熟。所以说,想要真正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技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技术也是实现“富足”重要的推动力。

作者预测未来25年,全人类都能实现富足,是因为他相信技术的增长是呈指数级的,技术进步会越来越快。你可能听说过摩尔定律,也就是每隔18到24个月,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目就会增加一倍,而且价格不变。也就是说,每过一年半或两年,用同样价格你就能买到运行速度是原来两倍的电脑。摩尔定律虽然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定律,但至今仍然没有失效,这也说明到目前为止,技术还是呈指数级增长的。这么说可能还是有点抽象,咱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1982年最顶级的便携式电脑,叫“奥斯本”,这个电脑有13公斤。到了2007年,苹果发布的第一代 iPhone ,重量是135克,只有“奥斯本”的百分之一,但它的运行速度却是“奥斯本”的150倍,内存是“奥斯本”的10万倍。通过这个参数的对比,我们能感受到技术的发展是多么的迅猛。

还有一个关于技术呈指数级增长的例子,说的是奇点离我们越来越近。奇点,就是机器智商将超越人类,人类和机器融合的那个时候。这个理论是库兹韦尔在一本书《奇点临近》里提出来的。他在书里说,现在一台普通电脑的运算速度是每秒1000亿次,而人类大脑的运算速度是每秒1亿亿次,是计算机的十万倍。根据摩尔定律来预测,再过15年,一台普通的电脑就能达到人脑的计算水平。再过23年,一台普通电脑在一秒钟完成的计算量,相当于我们整个人类所有大脑计算能力的总和。

库兹韦尔还预测说,到了2045年,人类的生活方式会彻底改变,电脑会超越人脑,长生不老会成为现实,生物意义上的人会成为过去式,人体会经过各种改造。到了那天,富足也自然就实现了。这听起来像是痴人说梦。但实际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3D打印、医学、纳米技术等等领域,每天都有很多惊人的技术突破。这一切,都预示着奇点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书里举了很多前沿科技的案例,我们来说几个。先来说基因技术。这个技术算不上新,1990年,美国就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目的是发现所有的人类基因。但这个项目的难度很大,当时很多人认为完成这个项目至少要用50年,花费100亿美元,甚至有人认为这个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种种原因,人类基因组计划确实也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直到2000年,一个叫文尔特的人,他的公司也开始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结果用了不到1亿美金和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对人类基因的全部测序工作。又过了10年,也就是2010年,文尔特的公司创造了第一个人造生命的原型,这是基因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文尔特现在在研究一种新的藻类,它能够制造出石油和其他任何燃料,也许过不了几年,能源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基因技术不仅能解决能源问题,还能加快研发疫苗的速度,提高粮食的产量,这些技术上的突破,都会让我们离“富足”更近。

说完了基因技术上的新进展,再来看看“物联网”。这几年我们或多或少的都听过物联网这个概念,就是说让所有东西都联网,都有自己的 IP 地址,每个东西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听着是挺好的,但这能不能实现呢?

我们来做一个计算,假设到了物联网普及的年代,全球90亿人口,每个人平均有1000到5000个东西,按这个数计算,我们需要45万亿个不重复的IP地址。但我们现在使用的 IP 地址技术,叫 IPv4 ,只能提供大约40亿个 IP 地址,这个数量是远远不够的。不过不用担心,现在有了新技术,叫 IPv6 ,它能提供的 IP 地址远远超过 IPv4 ,就给“物联网”提供了底层技术,让“物联网”的实现成为了可能。物联网的实现,几乎可以重塑一切行业,未来我们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资源、循环利用资源,都会受到物联网的影响,到时候,我们利用资源的效率会大大提升,这就向富足又迈进了一大步。

再来看人工智能。现在的人工智能还处于初期阶段,更像是人工弱智。那人工智能什么时候才能像《超能陆战队》里面的“大白”一样具备自己的智能呢?这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不过咱们可以了解一下相关的前沿技术。前几年,IBM 发布了两种芯片:第一种芯片技术,不受热量的限制,能大大提升计算机的性能;第二种芯片技术能模仿人脑,会对各种情况作出不同反应,会自己从经验教训中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繁重的工作几乎都会被人工智能代替,到那时候,人们不再为了生存而工作,都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就达到了富足金字塔的第三层。

上面说的就是影响人类未来的第一种力量——技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富足》这本书的英文版最早是2012年出版的,里面很多前沿技术的案例,在今天看来可能已经不是最顶尖的技术了。不过,作者的核心观点就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帮助人类实现全面富足。下面我们来说实现富足的第二种力量——创新者。

世界上有这么一波人,他们有着极高的创新热情。这群人就是“DIY”型创新者。DIY是“Do 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动手做产品。作者认为 DIY 型创新者是实现全球富足的一股重要力量,没有 DIY 型创新者,就没有硅谷的“车库文化”和“创业浪潮”,也就不会诞生那么多改变世界的创意和产品。事实证明,很多大公司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创新者们却能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来看一个案例。1969年,美国政府耗资3亿,研发了X-15火箭式飞机,它可以飞到了100千米的高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飞机。听起来很牛,但有一个叫鲁坦的人,他只用了一支30人的工程师团队,2600万美金,就研发出了载人航天飞机“太空一号”,而且这架飞机在每项测试中的表现都超过了X-15。太空一号的成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之前人们认为,只有国家航空航天局、专业的宇航员才能进行太空旅行。但鲁坦的成功,颠覆了航空航天业根本的范式,对之后私人探索航空航天领域竖起了旗帜。比如埃隆∙马斯克的公司 SpaceX ,在2016年的时候,首次实现了火箭回收,这个技术的突破意味着火箭发射的成本会大幅降低。马斯克还设想,未来城市和城市之间可以用真空管道连接起来,然后把人装到胶囊列车里,这样就能实现高速的运输。这些创客们的想法,会真实地影响到人类的未来,让全人类更快地实现富足。

再来看一个创新者的案例。几年前无人机还属于阳春白雪,是很高端的东西,当时市面上最便宜的军用级别的无人机名字叫“大乌鸦”,零售价三万五千美元。《连线》杂志的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对无人机很感兴趣,他在网上成立了一个 DIY 无人机社区。社区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制造一个有“大乌鸦”90%功能的无人机。之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 DIY 社区几乎没花什么开发成本,用300美元就制造了一架有“大乌鸦”90%功能的无人机,成本只有军方价格的1%。 DIY 无人机社区后来又陆陆续续地研发了100多种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每种型号几乎都是零成本研发。举这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明,很多看起来高不可攀的黑科技,都能通过不断的迭代升级,变成我们的大众消费品,而且这个速度会很快。

航天飞机和无人机,这些都是科研项目,那社会问题怎么办?创新者们有解决方案吗?作者在书里还介绍了一种创新者,这种创新者的特点是既有务实的、注重实效的企业家品质,同时还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标。作者把这种创新者称为“社会企业家”。来看一个案例,有一个网站叫 Kiva ,它允许任何人以点对点小额贷款的方式,直接把钱借给发展中国家的小型企业。到2009年, Kiva 的会员人数已经到了18万,而且大多数是企业家。每个星期,这些会员都能获得大概100万美元的贷款,截至2011年2月, Kiva 每17秒就会贷出一笔钱,累计贷出的钱超过了9.77亿美元。而且 Kiva 的信用极好,还款率超过了98%。也就是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慈善项目,可以帮助到发展中国家,还是一个很安全的投资项目。

以上就是影响人类未来的第二种力量——创新者。上面说的几个案例,只是创新者们解决的几个小挑战。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创新者一直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富足”的重要力量。接下来我们说的就是第三种实现富足的力量——科技慈善家。这个群体用新的思路来帮助穷人摆脱贫穷,走向富足。

想要成为慈善家,首先得有钱,要不你捐什么呢?但是很多人一听到有钱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贪婪”,但事实上,有财富的人构建了现代的慈善事业。比如洛克菲勒,他在缔造了石油王国的同时,也做了很多慈善。老洛克菲勒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拿到手的第一份报酬,就捐了十分之一。到1973年去世的时候,老洛克菲勒已经捐出了一半的财产。再比如说钢铁大王卡内基,他认为一个人的财富必须用于回报社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卡内基在慈善上最大的贡献,是建造了两万五千个公共图书馆。

像洛克菲勒和卡内基这样的,都是老派的慈善家,他们在做慈善的时候,几乎都是为自己的国家效力。因为当时的企业家,都是在一个区域性的世界里工作和生活,所以他们对于非洲的贫困问题、印度的文盲问题这些离自己比较远的问题并不关心。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eBay 的第一任总裁杰夫∙斯科尔就说过,今天的科技慈善家完全是另一种人。现在是高科技革命的时代,需要兼顾全世界。

科技慈善家们和传统做慈善不一样,他们会用捐款开创一条新路,这条新路既有盈利前景,又能解决社会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比如有一个叫“聪明人基金会”的慈善机构,他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他们会把经营获得的利润投资给发展中国家,生产发展中国家急需的商品,比如近视眼镜、蚊帐等物品。新型的科技慈善家重新定义了慈善,他们做的事情不再是给钱那么简单,他们还要把自己赚钱的方法应用到慈善事业当中。有了科技慈善家们的帮助,很多问题的解决都加快了速度,所以作者预测25年后,全人类都会实现富足,也许并不是在痴人说梦。

前面说到了三种实现富足的力量:高科技、创新者和科技慈善家。但光有高科技产品,没人消费也不行,还得有巨大的市场。下面我们就来说最后一种实现富足的力量:崛起中的10亿人。这10亿人指的是全世界10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他们每天的生活费还不到两美元。之前大多数人认为,穷人没有消费力,不值得给他们提供专门的服务,想要帮助穷人,捐钱就好了。但作者认为,我们需要转变这种思路,不要把穷人当成负担、当成需要救济的对象,而是要把他们当成消费者,为他们重新设计商业模式。这样做既能帮助到穷人,又能开辟一个巨大的市场。

来看一个案例,孟加拉国有一家通信公司叫格莱珉,这个公司是1997年成立的,截至2011年,已经拥有3000万用户了。所以说,只要能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就能赚到钱。而且格莱珉在孟加拉国发展的过程中,投入了16亿美元,用来建设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这对于当地居民摆脱贫穷是很有帮助的。伦敦商学院和金融学院的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每百人增加10部手机,就能让 GDP 增加0.6个百分点。所以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商业服务,不仅能赚到钱,还能帮助当地穷人摆脱贫困,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再来看一个案例,联合利华曾经在印度开展了一个营销活动,目标就是销售出更多的肥皂。这次营销活动增加了20%的销售额,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次营销活动能帮助印度穷人。在印度,每年都会有66万人因为腹泻类的疾病死亡,但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要经常洗手就行。联合利华的促销活动,让更多印度穷人买到了肥皂,减少了腹泻类的疾病。身体健康还会增加他们的收入,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

给底层市场提供服务,得到好处的不仅仅是穷人,对于制造商来说,也是有利可图的。比如本田公司最开始生产一种非常便宜的电动自行车,主要的销售目标是日本的贫困居民,结果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种廉价的电动车进入了美国市场,吸引了一大批美国顾客。本田在贫困市场里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让他们打败了美国的摩托车制造商。

总结

说到这儿,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说完了。最后回顾一下,这本书里说的富足,并不是让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过上奢侈的生活,而是让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生活资料,不用整天为生计奔波,勉强度日。作者提出了“富足金字塔”的概念,一共有三层,底层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要有足够的水、食物和住所,中间层是能源、教育和通信技术,顶层是健康和自由。作者认为在2037年左右,人类就会实现全面富足。

很多人之所以不相信这个说法,是因为人类天生就具有悲观倾向。不过事实证明,人类这几百年来,是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而且越来越快。最后我们还说了帮助人类实现富足的四种力量,分别是:高科技、创新者、科技慈善家和正在崛起的10亿底层穷人。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想要实现“全人类富足”这个目标,单从“科技”这一个维度上考虑是不够的,还要面对很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富足》这本书的作者更重视高科技,对“科技改变未来”非常乐观,没有提到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过,书里描绘的人类富足的前景,值得每个人为之努力。对这个前景的追求,也会成为人类富足的原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864评论 6 49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0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70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76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6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7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04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2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1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80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2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类便秘常用中成药!实用!】生活中“便秘”的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便秘。 定义: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
    Annie大讲堂阅读 750评论 0 0
  • 文/付洪海 走进一鞋店,遇一老人,在鞋店里,东瞧瞧西看看,好不容易看上了一双。但他马上...
    讲坛论剑阅读 31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