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长很有才华,但是恃才傲物,觉得得不到赏识,不能出任要职。去游历山川,写下了好多诗篇。得了心病,误杀其继室,又自残,后抑郁不得志而终。
一、摘录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有段议论也很精彩: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在徐文长自残那段话很精彩,只是不忍多读。太残忍了,突然想到了梵高割下耳朵自残,可能古今中外有才华而不得志的人,都有想通之处吧。
二、无所不奇
徐文长真是个怪人,肯定是不容于世的。不过也还是有欣赏他的人,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也幸好是作者为他作传,才能把他的生平写成这样。有些尊敬、有些惋惜的意思在里面。
想起老杜的诗,文章憎命达。
也许正是有趣这样,才能“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看了这篇文章,想去看看徐文长的诗有多奇。
三、翻译
徐渭,字文长,是浙江省绍兴人,身负盛名。当时薛蕙任浙江考官,惊异于他的才华,认为他有治世之才。但是他的命运不济,屡试不中。中丞胡宗宪听闻,就把他聘为客卿。每次徐文长见到胡宗宪,都穿葛衣乌巾,纵谈天下大事,胡宗宪很赞赏。当时胡宗宪率领着几只大军,威震东南,官兵们见到他都跪着说话,低着头行走,而徐文长虽然是一个下属,但是也是傲视胡宗宪,人们都说他像刘真长、杜少陵。
正好胡宗宪得了一头白鹿,吩咐徐文长写奏折,奏折呈上去后,皇帝很喜欢。胡宗宪更加器重他,一切奏折账簿,都经他手。徐文长自负有才华韬略,好出奇制胜,谈论兵中之事都能够切中要害,所以对世间一切事物都很藐视。然而却不能出任要职。
既然得不到赏识,不能被当权者看中,徐文长就纵情山水,恣意饮酒,游览齐鲁燕赵,远去大漠。他所见的奔腾的山川,壁立的海浪,飞舞的狂沙,舒卷的云霞,雨中的雷鸣,倒伏的树木,清幽的山谷,繁华的都市,以及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的状态,都一一用诗表达出来。胸中又有不平和奋发精神,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之感,所以他做的诗,既像怒骂,又像嬉笑,如同水在峡谷中激荡,如种子在破土而出,像寡妇在夜里哭泣,像旅人在寒夜里徘徊,虽然有时候写的很卑微,然而匠心独运,有王者之气,并不是如女子以色侍人那样的人所望尘莫及的。他的文章有卓越的见识,气度深沉,掌法严明,不因为模拟而损害他的才华,不因为议论而伤了他的品格,就像韩愈、曾巩一流的人物。徐文长雅致与时代论调不相合,对于当时的文坛盟主,徐文长批评他们像谄媚的奴才一样。因此他的名声只限于江浙一带,真是可悲的事情。
他喜欢书法,笔力奔放就像他的诗文一样,苍劲中有妩媚的姿态,就像欧阳公所说的“美人迟暮,别具另一种风味”。闲暇之余,也画些花鸟画,都很超逸有致。
后来,他因为疑心病杀死了他的继室,被判处死刑,张太史奋力解救,才放了出来。晚年,他的悲愤更加深厚,狂傲更厉害了,有时候有达官贵人拜访他,他也拒之门外。经常带着钱去酒肆,跟那里的人一起饮酒。有时候他自己持斧砍破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都断了,用手揉还发出声音。或者用尖利的锥子穿破双耳,扎进去很深,竟然没有死。周望说他晚年的诗更加新奇了,但是没有刻本,都藏在家中。我同年的进士有在浙江做官的,就委托他们帮助抄录,现在还没有拿过来。我现在能见到的只是《徐文长文集》、《阙编》两种而已。然而徐文长竟然觉得平生不得志,抱恨而终。
梅客生曾经在给我的信中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还奇怪,他的人比他的诗还奇怪。”我觉得文长什么都很奇怪。正因为什么都奇怪,也注定他的一生很奇怪。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