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读书平台上推荐《认知觉醒》一书,打开看了几章,就被吸引住了,于是一鼓作气读完了全书。这本书在学习和认知方面对我的触动还挺大,以下谈谈我对本书的一些理解。
学习要有输出,有产品,才是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因为有输出,在某些时候就会得到反馈,正向的反馈会让人更加有兴趣和动力坚持下去。举个例子,李子柒正是因为把她的种种劳动技能拍成视频,做成作品并放在网上,获得了很多的赞美和支持,正是这种正向反馈激励她继续做下去。当然,也有负向的反馈,比如网友的批评和建议等,这也不是一件坏事,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就会越做越好。正如《刻意练习》里面说的方法那样,学习有反馈和修正,才会不断地提高,一步一步提升,直至达到目标。
学习只有在离自己的认知圈很近的地方,才能有所触动,离自己的认知圈太远,无法触动自己,也就没有意义。我们有时候读一本书,读了很多遍,就会发现每读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这可能就是自己的认知圈扩大了,能理解和感受的东西更多了。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没有必要非得逼迫自己把整本书都理解和学习,只要找到自己的触动点,结合自己的知识、经历和思考等,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不要担心被别人写过了,别人写出来是别人的,只有自己写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学了就要用,就要按学习的知识和道理去做。《论语》里的“学而时习之”的“习”是练习的意思,也就是要学着做,反复练习,与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是同样的道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圣人早已将为人做事的方法告诉我们了,如果我们能按圣人说的去做,落实在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中,那么我们就会修身精进了。否则,即使满腹经纶,说一套,做一套,只不过是玩物丧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