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天看多少新闻?从几个媒体得到新闻?是否得到观点?是否接受所得到的观点判断?
那么这里需要提醒你,在这个时代,你需要避免思维定势,防止被“误导”,当一个思维开放、包容的人。
这学期上课学深度报道,老师上课节奏很慢,但是讲得让人佩服,原因在于她几乎打破我一贯以来看待事物的思路,特别是新闻。讲的过程提因为很多案例分析,所以提及最多的就是“思维定势”。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思维定势。
思维定式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照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做特定的方式加工准备。他缺点很明确,会阻碍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呆板,创新性思维发展随之受阻。
那么在信息接收这件事上思维定势是一种什么样的实际表现呢?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你看到一个新闻标题写着“某地的女司机撞人”,是不是第一反应做出的判断就是“原来是女司机”。你的判断已经基于你思维上对女性司机的一贯认知,甚至都不会去具体看事实,就下意识的下了定论。但如果再去看一下事实,可能会发现,当时路况是有问题的,或者又是被撞人出现了某个问题……这些我们都没有看到就已经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判断甚至是评论不让你觉得危险么?
再来想想,当你看到一则关于“怀孕女子请假保胎遭解雇”的新闻,是不是想到的必然基于所有同类事件的一样的判断即无良企业对为了利益,没有保护该有的劳动者权利。而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样,可能这个孕妇刚入职时间很短,此前请假时间已经大过了工作时间,你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判断呢?
这样的例子可能我们每天都循环,因为基于某个认知,就做出可能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判断,而错过真相的同时,我们不断强化了这一认知对我们的影响。
我认识一个朋友,是一个极其有个性的人,经常语出惊人。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他常常一句话就终结了讨论下去的可能性,然后补充一句“随便吧,反正我也不了解”。听着好像很理性的结尾对吧,因为不了解所以就不再多评论,但事实上,他已经抱定了他的观点,不愿意听你讲而已。
长时间相处下来就会发现,他一直以来的待人接物的观念已经从骨子里透出,成为习惯。比如他说以前遇到过的老师都很差劲,现在他对待所有老师,都已经提前给他们打上了“不好”的标签。
这显然让自己变得不够包容,也缺少了很多可以改变的机会。
这个时代的信息流极其快速而庞大,新闻的故事性戏剧性不断增强更是让人们对其趋之若鹜。而网络社交时代,微博微信的流行,一下子让人们的表达机会猛增。而很多时候我们接受的信息从未加以思考,只要合乎自己的固有逻辑,那就一股脑看热闹般的全盘接受。久而久之,观念变得僵化,思考模式变得固定。我们常常在抱怨上一辈人的“老古董”、“老刻板”……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下一辈人眼中的老古板。
随便想想就觉得有些悲哀。
所以打破思维定势,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首先我们要善于“慢”。这是讲一个行动的问题,面对任何信息和任何事情,第一反应不要轻易下结论做判断,而是先思考然后后“善于怀疑一切”。我们需要有一个这样的认识:如今所有能接触的信息,特别新闻之类,往往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部分。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怀疑是否有哪些是我们没有让我们知道的,思考的目的就是尝试给自己一些更充足的做出判断的理由,这个过程及其宝贵。
其次,我们善于“聆听”。这是一个极其需要耐心的事情,听别人的看法这是打破认识信息不足问题的方式,通过聆听结合思考的过程能够开放我们的思维,以此做出更加深入的考量。
最后,讲一个包容。我们需要始终心怀包容心态,不要被自己现存的观念束缚住,而是善于接纳新的内容不断去完善自己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时代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都不想成为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那么打破思维定势,我想就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