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迟来的“身体检修”:我的第一次住院手记

最近这大半年,身体像是老旧的机器,总在不经意间亮起红灯,可忙着幼儿园那一大摊子事,我始终没腾出手来认真“检修”,直到这次不得不按下暂停键,才真正静下心来,好好听听身体的声音。

今年9月刚开学时,莫名的身体疼痛突然找上门,从腰腹到肩背,那种钝痛感时轻时重,尤其忙完一天的工作,沾到床就不想动。夜里睡不着的时候,我忍不住胡思乱想,甚至偷偷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脑海里还荒唐地过了一遍“余生计划”甚至想到“交代后事”。可转念一想,刚开学正是最忙的时候,新生适应、班级排班、秋季防疫部署,每一件事都离不开人,我要是这时候撂挑子,不仅辜负了领导的重托,更对不起园里那几十个等着我的孩子。

我这辈子就扎根在学前教育这一行,从二十出头的年轻老师,到如今临近退休的园长,守着这一方小小的幼儿园,看着一届又一届孩子从蹒跚学步到笑着毕业,早就把这里当成了家。开学前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能再撑几年,把新一批年轻老师带出来,再培养一个园长,无奈之下答应了——不是图什么头衔,就是记着刚入行时的初心:要让每个孩子在幼儿园都能吃得香、玩得开心、学得踏实。所以哪怕身体再不舒服,我也总想着“再等等”,等把幼儿园的工作彻底理顺了,再好好去看看病。

就这么硬扛着,白天忙着开教研会、巡班、跟家长沟通,晚上回到家累得连饭都不想做,直到10月初去南昌参加学前教育专题培训,才算终于挤出了半天时间,在当地医院做了初步检查。万幸的是,之前担心的“重病”并未应验,但检查报告上的几项指标还是让我心里一沉:心脏有轻微供血不足,空腹血糖和血脂也超出了正常范围。接诊的医生拿着报告反复叮嘱我:“你可别不当回事,血糖血脂高是慢性病,慢慢熬着会伤脏器,更关键的是心脏,不是小事!以后只要觉得胸闷、胸痛,哪怕只是一瞬间,也得立刻去医院,心梗这病,真的会要命!”

医生的话像警钟,敲醒了我一直紧绷的神经。十一假期一结束,我就跟着家人去蚌埠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结果和南昌的初步诊断一致,看着家人皱着眉反复问医生“该怎么调理”,我倒没那么怕——活了大半辈子,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早就不怕死,就是担心自己的身体拖后腿,耽误了幼儿园的工作。

本想节后先按医生的嘱咐吃药调理,没成想最近两周,眼睛又出了问题。起初只是看东西有点模糊,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晚上想坐在沙发上看会儿电视,屏幕上的字都是虚的,白天出门迎着太阳,眼睛更是又酸又疼,根本睁不开。我心里犯嘀咕,估摸着是血糖高引起的并发症,便想着抽个周末去医院看看。

昨天是周六,天刚蒙蒙亮我就起了床,到中医院,挂了眼科和内分泌科的号,做血糖复查,前前后后忙了一上午。等结果的时候我还在琢磨,要是问题不严重,开点药就回去,下周一还能正常去幼儿园。可医生语气很严肃:“你的眼睛模糊不排除是高血糖引发的病变,得立刻住院调理,一方面稳定血糖,另一方面做详细检查,确认眼底损伤的程度,再制定治疗方案。”

听到“住院”两个字,我愣了愣——活了五十多年,不管是小时候感冒发烧,还是之前硬扛的身体疼痛,我从来没住过院,心里既有点忐忑,又带着点莫名的好奇。想想医生的话,也明白只有把身体调理好,才能继续守着幼儿园的孩子们,便点头答应了。

昨天下午办完手续,就开始做各项基础检查,接着便是吊水。冰凉的药液顺着输液管慢慢流进血管,起初没什么感觉,直到下午四点多吊完最后一瓶,我试着揉了揉眼睛,居然清晰了不少,心里瞬间松了口气。

今天早上不到七点,护士就来病房送了输液单,依旧是先吊水。不同于昨天的紧张,今天我倒从容了不少,一边看着药液滴落,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幼儿园的事:重阳节快到了,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本周要到敬老院慰问,要提前安排好。吊完水,护士又来通知我去做骨密度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无奈地说:“你的骨密度值低于正常范围,属于中度骨质疏松,以后得注意补钙,还要避免摔倒。”

拿着新的检查报告回到病房,我坐在床边愣了好一会儿。从心脏、血糖、血脂,再到现在的骨质疏松,短短半个月,查出这么多问题,说不焦虑是假的。我怕自己恢复得慢,耽误了幼儿园的工作;也怕这些慢性病缠上身,以后没法像以前一样。

可转念一想,焦虑也没用,既然已经住院了,就好好配合治疗。我摸出手机,给两位副园长分别发了条消息,嘱咐她帮忙盯好园里的日常工作,针对重阳节慰问活动,又做了精心安排,这种“遥控指挥”,多少让自己安心了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