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筝
大概在我十岁的时候吧,我应该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样子。那年春天,三月份的时候,我拥有了人生第一只风筝。我那个时候还没接触到网上购物,确切来说,那个时候,貌似还没有现在这种智能手机,风筝这种东西,就跟时令水果似的,也就是只有每到三四月份放风筝的季节,才会有小贩出来摆摊卖。
那天下午爷爷带我去运东公园玩儿,出来时就看到好多风筝小摊,那风筝款式可真多啊,有小燕子的、有三角形涂着彩色条纹的、有长长一条跟条大鲤鱼似的、有四方形小小的但飘带很长很长的、还有普通三角形但上面绘着小朋友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的:什么虹猫蓝兔啦、蓝猫淘气啦、米老鼠唐老鸭啦等等……一个个摊位、一只只风筝,手拉着手,连成一条线,隔开了天空与大地、隔开了现实与梦境。这是现实与梦境的分界线,也是大人的五谷三餐和孩子们的童话王国的分界线。
我家住在三联家电旁边的小胡同里,那里没有很宽阔的广场让我们去放风筝,自然也没有小摊贩来这里摆摊(他们会选择去广场、公园那边,大人带孩子出来玩儿,孩子看上了、买了就可以就近去广场上放着玩儿“尝尝鲜”,而不是买了先放家里落灰。)以至于我一直到了十岁,除了在课本上看到过孩子们放风筝的插画以外,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看到风筝。我新奇得不得了,一直缠着爷爷要,一开始爷爷不给买的,可能觉得我这么一小小人儿,自己又不会放,而且家离这广场又这么远(三联到运东公园就是骑电车也要将近二十分钟,更何况爷爷是骑三轮带我来这里玩儿,纯脚蹬的那种),我肯定不能自己过来玩儿,其他大人平日要上班工作又不可能总是带我来,这样一年也玩儿不了两三次,不划算吧。
可我那股犟劲儿不知怎么就上来了(我妈都说我这顾犟劲儿比犟驴都犟,有时候越是不让干啥就越不听话),你不给我买,我就不乖乖跟你回去,哪怕爷爷拉着我的手,我也是一步三回头地眼往风筝摊那边瞅。后来爷爷也是被我磨得没办法了(说给买吃的都不行,就要风筝),就领我到风筝摊前,让我挑一只。我一眼就看上了一只三角形的、上面有着虹猫蓝兔图案的风筝,它的中心区域是白色的,上面画着大大的虹猫蓝兔的图案。嗯……是个很经典的动作:虹猫少侠右脚尖点地、左腿提膝、宛若蜻蜓点水式,手持长虹剑,剑锋直指前方,面带微笑,眼神坚毅地看向远方,颇有大侠之风范;蓝兔宫主则是右膝弯曲、左腿向左侧方伸展、左脚尖点地、身体微弓、呈半蹲式,眼神坚毅、面带笑容、右手持冰魄剑与长虹剑同向,左手食指中指并拢、其余手指弯曲、做出个标准的掐诀姿势,显得灵动可爱。
可能是染色存在色差,风筝上的虹猫蓝兔要比电视动画里的颜色更深。爷爷想让我选小燕子的,我选的这个配色在大人看起来应该挺幼稚的,不过我当时正在看虹猫蓝兔的动画,所以就要这个款式的,现在想来,当时真是一把猪油蒙蔽了我的双眼,可能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审美不一样吧。我想,如果换我儿子来选,他可能也会选个卡通人物的,毕竟在孩子看来,卡通人物可比那些花花绿绿的线条好看多了。风筝面料很薄很薄,薄到我把脸贴风筝上,从风筝背面就能看到我黑黑的瞳孔。它的周围区域以及底下左右两个角角涂成了粉色,角角底下分别缀着一条长长的、黄绿黑白格交替涂抹的彩带。背面是一副十字骨架,一根塑料管上有个小孔,是穿风筝线用的。
风筝卷线的线轴也很有意思:我这一个是木制的,中间是一根粗粗的木棍,在木棍的顶端和中间靠下的位置,横着两个滚轮形状的挡板,挡板是可以用手转动的。轻轻转动挡板,放线……收线……就这样随心控制着风筝的高低。不过,不可以太心急、操作太快,不然转得快了、力道大了,细细的风筝线就会“啪!”地一声断掉,你心爱的风筝,就会和那根断线一起,乘着风飞到高高的树杈上、飞到奔流的河里,或是飞到别人的院子里,被人家捡了去。
我的风筝就飞出去过,当时广场上放风筝的孩子很多,我拿着风筝线,左拉拉……右拉拉……高空中的风筝就慢慢被手里的线牵引着、像一只飞舞的小精灵那样,左飞飞……右飞飞……突然!我看到另一只风筝向我这边缓缓飞来,我赶忙牵引着风筝线向旁边跑开,可风筝飞得太高太高了,就算我在地面上动作再怎样快、再怎样急,等长长的线去一点点牵引高空上的风筝让它偏位时,已经来不及了。那只风筝覆在了我的风筝的最上方,像一块巨大的幕布,把我那小小的风筝笼罩在它的阴影下。接着,两只风筝彼此拥抱,在空中跳起了华尔兹,旋转、下落,我可以感受到两根风筝线纠缠在一起的震动,最终,我的风筝不堪对方那窒息的热情,和我手中的断线挥手告别,乘着风,飞向了诗和远方……然后,落在了隔壁公园里的大树上……
风筝开不开心我不知道,反正我挺开心的。起码没飞太远不是么?不过很快我就开心不起来了:树那么高,怎么够?好消息:风筝在眼前呢;坏消息:太高了够不着。点起脚尖,手拼命向上伸,近在咫尺远在天涯;气急了给树来了一脚,树纹丝不动,并抖了抖树叶对我发出了嘲讽:菜就要多练!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只见爷爷不知在哪里寻来根棍子,他用棍子拨开层层树枝,缓缓靠近了树上的风筝。树枝被竹棍挠起了痒痒,发出沙沙的笑声,一时没绷住劲儿,怀里的风筝就挣脱怀抱,掉在了地上。就这样,我找回了我的风筝,就好比像现在这样,我慢慢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有的人用风筝来形容自己的人生,大概意思就是不管自己飞得多高多远,身后也总有根线来牵制住自己。可我喜欢用风筝来形容我的童年:我是那只在蓝天上自在飞舞的风筝,我可以毫无顾忌地乘着微风,和白云相伴、同小鸟玩耍,感受生命中的美好与感动,享受着自己的人生。而我的父母,就是那根线,或是说,他们就是放风筝的人,他们把我带到安全的地方,送我飞翔高空,让我看到人生是那么的广阔,帮我警惕着周围的危险,以及,在我飞累了时,把我温柔地收回来、带回家,让我得以养精蓄锐,只为下一次飞得更高。
一开始是爷爷带我来,一年能来个三四回,就春天来,暖和,风也软软的。放风筝可是个技术活儿,只见爷爷右手拿着线轴,左手拿着风筝线,顺着风的方向,一边小跑,一边慢慢放着风筝线,一边还要时不时扯一扯线让风筝飞高一点,等乘上风,就可以快速放线了,想放多长就放多长。不过一开始,风筝还没乘上风之前,一定要一点一点放,不然放得太快了、太长了,风筝就会如同霜打的茄子,咻地一声,一头栽在冰冷冷的水泥地上。
风筝飞上天后,爷爷就把线轴交给我,让我自己玩儿。我就时不时放放线,让它飞得更高,高到它从一开始有半个我那么大,到后来就成了比天上上的星星大不哪儿去的一个小点点、我快要看不清它的颜色为止。然后我就会一直仰着头看它,看的出神,也不管阳光刺不刺眼,直到脖子酸了才舍得低头休息会儿,趁这机会环视下四周,看看爷爷在哪里。爷爷一般会在我不远的椅子上坐着,一边看着我一边和别的老爷爷聊天。我当时就觉得爷爷好厉害,认识那么多人,带我去公园也是,总能找到跟他聊天的。
过了几年,爷爷年纪大了,没办法带着我去那么远的地方了,就改由爸爸带我去放风筝了。我放风筝的次数也从一年三四次,变成了一年一两次。放风筝的季节也从春天变成了冬天。没办法,爸爸要工作的,只有过年时才有空。爸爸放风筝的流程和爷爷是一样的,也是把风筝送到天上去后就把线轴交给我,然后在我旁边离我不远的地方抽着烟看着我放。只不过一个是聊着天看着我,一个是抽着烟看着我。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爷爷瘦瘦高高的,看起来多少有些仙风道骨。爸爸却胖胖的,跑起来那画面多少就些滑稽,如果说爷爷走路带风,那我爹就是一脚一个坑,主打一个稳!话虽如此,爸爸放风筝时也和爷爷一样灵活,嗯,灵活的胖子。我那时注意力全放他手里的风筝上了,现在想想,老爹放风筝的样子何尝不是一道靓丽而又温暖的风景线?
当时的我看着天上的风筝时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在想下次什么时候来玩儿、还是在想今天晚饭吃什么?还是说把自己也想象成了风筝?亦或是只是学着电视剧里女主角的样子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装深沉?可能都有,也可能都没有,就只是在盯着天上的风筝发呆而已。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当时的我在想些什么,只有当时的我知道。就像当初爸爸和爷爷看着我玩儿时在想些什么,这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也想过,我可能再放一回风筝,就多少能体会点儿我当时的心情了。可物是人非,现在的心境怎么也和当时不一样吧,打着怀旧的心情去回望过去的自己,又能理解多少呢?更何况连物都不是了:小时候的风筝早在搬家时搬没了。而且我又不会放风筝,试过好多次,飞不起来,到现在,这个新买的风筝都不知道已经被我塞在哪个角落里了。就是不知道,等小宸到了爱玩儿风筝的年纪,我老爹还能不能帮他把风筝飞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