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运动,请你做懒妈
随着宝宝月龄的发展,她会慢慢掌握在成人看来过于简单、居然还需要学习的本领:翻身,坐,爬,站,走。这就是宝宝的大运动。
训练宝宝掌握这些本领的书籍、文章琳琅满目。比如,我看到有公众号这样教导父母训练宝宝爬行:在宝宝身下垫块毛巾(因为宝宝的胳膊力量不够,没法支撑起上身),在前方放一个吸引物,把手放宝宝脚后跟那里,促使宝宝爬行。这样训练宝宝坐起:用手拉着宝宝的胳膊,宝宝会想要坐起,帮宝宝一把,宝宝就坐了起来;每天让宝宝靠坐一会。还有老人在孩子八九个月时,就让孩子用学步车走路,还互相比较谁家孩子走得更早更好。
我家宝宝的大运动问题上,从翻身到走路,我们都采取任其自然态度,不催促,不干预,除了必要的人身保护外,不提供其他帮助。
翻身:
我家嘻嘻大约从三个月左右开始,总是努力地向左、向右翻身。她躺在床上,边向右挥舞着左臂边发出“嗯啊”的用力声,左肩膀使劲向上抬起。一次次失败,并没有影响她继续努力的精神。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大约四个半月时,她翻身成功,并且自己学会了连续翻身!
她终于翻过去了,世界从此不再只有天花板!那以后,宝宝爱上了翻身,常常三连翻、四连翻。
儿童的自我发展才是他真正并且几乎是唯一的快乐。——蒙特梭利
爬:
大约7个月开始,她匍匐在床上,四肢向前、向后挥舞着,似乎想挪动自己的身体。她不厌其烦地做着这一点,仿佛有一个指令在告诉她:锻炼你的身体,你将学会一样很受益的技能:爬行。尽管她从来都没像样地爬过,但她从不气馁,无须大人催促帮助,自己自主地练习着。
她练习了很久,9月龄才会爬。在她的四肢力气足够大、终于爬起来的那一天,她的世界又一次得到扩展,她能自主移动了!想象一个长期坐轮椅的人,突然有一天站了起来,能自己移动了,是什么感受吧!
那以后,不用任何人督促她,她乐此不疲地爬着,经常爬到床头,然后自己扶着床头慢慢站了起来!整个过程,没有人教她、帮助她!
快10个月时,她坐在婴儿座椅里,看到桌上一个好玩的东西,自己从椅子里站起来、爬到桌上。这一系列动作,我们没有教她。
站:
很快,宝宝会爬向床头,扶着床头站起来。宝宝兴奋地环顾周围,从来没以这样的姿态看过房间!
走:
再过几个月,宝宝又发现自己的腿部力量强了,大自然的力量驱使她迈开腿,往前走了一步。尽管刚开始时让人害怕,宝宝也走得很少,但宝宝很快就掌握了肌肉的运用方法。
整个过程里,我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只是在观察,提供必要的人身保护。
在宝宝会走路之前,她一直在频繁地自我练习着腿部的力量。她会蹲下、起来,她会爬过床上堆砌的枕头,她会在父母的腿上蹬来蹬去。而之前几个月的匍匐爬行、手膝爬行更是为行走默默打着基础。行走只是必然的结果。
家长何必牵着手带宝宝练习走路?过程够了,自然会开花结果。
小婴儿从出生起,就有一股要发展生命的动力。她自己练习控制身体,培养对身体的感觉,一次次的失败帮助她渐渐找到合适的方式和方向。大人的干预,在我看来,反而妨碍她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培养。成人只要做到不干预,不要把宝宝捆成襁褓,动也动不了,就可以了。
宝宝大运动,最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父母要做的,就是“无为即是有为”。
如《越动越聪明》中所说:在成功与失败,正面与负面的经历中,宝宝学到了出色的运动技能,并更多地认识这个世界,这些技能和对世界的认识可以让宝宝在出现危机时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婴儿是快速学习者。
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宝宝大运动要按着翻身、独坐、爬行、走的顺序。前面的运动在为后来的运动打身体基础。
时间早晚不重要
现在,认为孩子比别人家孩子更早会翻身、坐、站、走,是一件骄傲的事情,不但一些育儿观念落后的老人会这样想,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一些育儿书和文章里常看到教爸爸妈妈怎么加速宝宝大运动的说法,这可能会给新手父母带来了焦虑感。
宝宝的动作发展的速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只要宝宝的大动作发育落在正常时间表里,爸爸妈妈没必要操虑过多。只有当宝宝许多方面动作技能的发展都严重滞后,才有必要特别关注宝宝的动作发展(《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宝宝的各项大运动时间表如下:
无支撑物独坐 3.8月-9.2月
扶站 4.8月-11.4月
手膝爬行 5.2月-13.5月
独站 6.9月-16.9月
独自行走 8.2月-17.6月
小故事
Ache人是生活在南美洲的游牧民族,住在热带雨林。婴儿自小与母亲寸步不离。因此Ache的婴儿运动发展相对迟缓,一般在23个月时才会走路。
Kipsigis人生活在非洲肯尼亚一个相对开阔的环境中。婴儿出生后8周开始学习走路。这个族的儿童学会坐和走的时间比一般儿童早几个星期。
早期运动水平的差异对这两个族的孩子有多显著影响呢?
大约6岁时,Ache族、Kipsigis族和西方正常儿童的总体运动技能,没有差异。(参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材《发展心理学》(罗伯特.费尔德曼版))。
据美国儿科医学博士斯波克,宝宝早期发展快慢和以后的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
甚至,根据《发展心理学》,“即使发现(结构化训练使)婴儿在生命早期有所获益,但他们在成年后却并没有表现出在运动技巧方面更为擅长。实际上,结构化训练的弊大于利。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调查显示,对婴儿的结构化训练可能导致肌肉拉伤、骨折、四肢脱臼,这远远超出尚未证实的训练益处。”
本文开头提到的爬行训练方法(在前方放一个吸引宝宝的物件,在后方推动宝宝脚跟),是源自于动力系统理论和经验论假说:即认为婴儿的动作发展,除了受到遗传的影响之外,还和婴儿想要触摸、得到某样东西的“欲望”以及练习的多少有关。
也就是说,婴儿有触摸某样东西的“欲望”,能加速她学会大运动技能。而婴儿的频繁练习,也能使大运动更早地来到。
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加速”是没有意义的,对一个人成年后的运动能力没有影响。
趴
有一件事情,是从宝宝出生起,爸爸妈妈就可以帮助宝宝做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宝宝还真自己完成不了,那就是:趴着。
时间:新生儿从出生起就可以趴着。
对大运动的好处:
刺激全身肌肉协调,促进大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
促进颈背部肌肉发育,有助于3月龄后竖抱时,脖颈能支撑住头部;
锻炼腰背部肌肉,有助于6月龄后的独坐。
其他好处:
给宝宝换个看世界的姿势,增加新鲜感。大人也不想天天待在一个地方,逢个节假日还想出去玩呢,何况天天平躺床上的宝宝呢!
宝宝用其他视角观察世界,促进认知发展。
根据我的观察,每次让我家宝宝趴着时,她都眼露惊喜。还可以比如让宝宝趴爸爸妈妈胸口上,能四目对视,促进宝宝情感发育。
时长:每次15-30分钟,根据孩子情绪、身体状况可以调节。
禁忌:慎重选择俯卧的睡姿,以防婴儿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