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影响与塑造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呢?
在沟口雄三所著的《中国思想的再发现》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到近代所产生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是否延续进行了论证。
本书通过论证各阶段的日本思想与中国思想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思想的理解以及更好地掌握日本思想的轮廓。
说到“天”,每个时代对“天”的定义都有所不同,对于天的观念也由时代的变迁而在慢慢转变。
比如殷所指的“天”与周代以后所指的“天”是不同的。殷人重视太阳,他们信仰10个太阳,他们将太阳信仰与祖先崇拜结为一体,以祖先崇拜、上下帝信仰,以及占卜为特征的原始文化。而周代开始,在王朝交替或是皇帝即位典礼时,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也就是在中国大陆上,与上帝信仰紧密结合的天命观念就成了王朝权力的背景。周王朝是利用“有德”的周室“受命于天”这一观点将自己的权力正当化。
与日本的区别在于日本天皇的权位由太阳神的子孙来继承,史传可以在高御座上就座的只能是天神的嫡系子孙,也就是被称作“太阳神”的天照大神。这与中国受命于天的观念是截然不同的。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上的自然现象与地上的政治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直接地阐述了天与政治相关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天上的自然现象与地上的人事相对应。
比如说皇帝统治地上的民众,如果统治有过失,殃及民众,就会导致天的阴阳二气不调,降下灾难,以示惩戒。相反地,如果顺应天意,有益民生,天便会降下祥瑞。这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都有见过。
而像这种把天与政治联系起来的政治思想,是在中国独自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思想,它在日本或者欧洲均未曾出现过。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统合了人格型、主宰型的天观与自然法则、条理性的天观。由前一种天观衍生出来的天谴论,与天命思想是不可分割的。
汉代的天谴论,认为灾祸基本上都是国家政治失道的结果。周代的天谴论是以王是否有德为主体。而在唐朝时,已经有了排除天谴论,将自然灾害归结于“天之常理”“时数”等自然法则、因果关系的趋势。
书中除了讲述人们对在中国思想史中备受重视的“天”还着重讲述了从10世纪以来的宋代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备受重视的“理”“自然”“公”等概念的特性,以及与日语中相同词汇的比较进行论证。另外,书中还讲述了宋代以来到清代为止的哲学、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情况。还探讨了中国的朱子学、阳明学与日本此类观点究竟有何区别。
如果你也想了解中国思想的发展,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