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言,有教无类,而为了补充这一点,又提出因材施教。认为每个人在某个领域都可以是良材美玉,也即天生我才必有用,西方有一句很普遍的谚语: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教育,分为教和育,我个人认为,教是带有塑造色彩的,目的是让蒙昧的孩子有所约束;而育,是有发展色彩的,让孩子能够像长势良好木材一样,有各自的特色。教育在于,和而不同,像树干与枝叶,有正确的方向,同时也要有发展的创新和特色。
以民众最通俗的看法,这世上有两种教师,一身匠气复述书本知识的只会被称为“教书的”,而能够做到以上所说的教育的,大家都称呼“老师”。老字,不是年龄,而是一种对先生先行的达者的尊敬,古人言:达者为师。以前的老师被称为先生,就是因为这个。
有的人,读了万卷不止的书,却是将道理束之高阁,眼高手低。而有的人,看一句话,就有一句话的感悟,就能身体力行,并且坚持原则。我曾经看过一本历史书籍,一位狂人说过:后世,怕是难有真正的读书人了,都是翻书人。初看不以为意,但是这些年以来,越发觉得有道理。现代人,信息时代,一天的阅读量超过古人一个月,获取的信息可以超过以前的人一年。呵。怎么就没有千千万万个思想家诞生呢?哎呀,原来都在翻书,鲜少有人把书里的东西放在心里,甚至刻到骨头上。这不叫读书,徒有其表。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书上的文字都是笔者的心语,我们不心有灵犀,怎么可能一点通,也就无法互相理解,更不能得到精髓。
道理在书上,做人在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