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后台收到一则留言,我一直没有回复,因为困扰ta的,也同样困扰着我。
有个问题一直不想去谈,“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到底怎样处理才算得当”。
我逃避谈的原因是我妈也会看公众号,我知道我说出来的部分话会让她不快,甚至误解,然后激化我们之间本来就存在的一些冲突。
但,既然冲突无法避免,既然面对面说话总会被突发的情绪打断,那,不如让我一次说完。
好像没有生养过就没有资格谈这个,但如今,我的好友也即将为人母,站在一个可以转换社会角色的年龄关口,还是有底气去思考这些的。
现在看到“孝顺”这两个字眼就头疼,孝可以理解为爱,那“顺”呢?百依百顺。孝很重要也很难定义,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
不举极端例子,但真正的不孝都有法可治,所以父母更多的时候,是要你“顺”,不顺便是不孝。
那么,顺的结果是什么呢?
祝英台顺了…织女顺了…焦仲卿顺了…
流传千古的故事结尾分别是化蝶,鹊桥相会,孔雀东南飞……听起来很美,但这只是人们在想象中为他们意淫了一个美好结局。
一个美好结局也会起到反作用,比如现在人们在赞颂他们爱情的伟大时,常常会忽略事件本身的不幸。
我想当事人没人愿意用生命和惨烈换一部可以跨时代流传的爱情悲怆曲,没人愿意。
没必要去纠结这些神话故事素材来源的真实性,因为作者的创作条件,一定是基于时代现实的。可想而知,同时代多少男女的幸福,被父母从中作梗摧毁了。
有人会说那是封建礼教迫害的,父母也是受害人。开明的父母自古皆有,社会环境是一部分,但也不否认多数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过强,否则,不会在改革开放多年后,社会崇尚自由意志的今天,很多亲子关系依旧不可调和。
当下生活里,那些因为父母而夭折的爱情和梦想,并不在少数。
因为当观念的鸿沟无法跨越时,父母只能拿“孝”来迫使对方信服,而这就是一张维护自己权威的王牌,任何时候,只要打出这张牌,对方都是畏惧的。
但“顺”,对你们来说就那么重要吗?
“妈宝男”不是他长不大,是他妈管太多。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属品,ta有权为自己的人生做任何决定。“子女”只是人社会身份的一种,除此之外,ta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
我活了二十一年,身边见到的长辈年龄阅历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和子女有纠葛时,几乎都会说出同一个句式:为了你,我如何如何不容易...在这种道德压制下,子女根本没有反击的能力。
生活当然不容易,人生当然辛苦,但你的痛苦不该让孩子来背负。
养育之恩是真,但那不是孩子生来的原罪。
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明白,所有的生养都是成年人自主做出的决定,而孩子是被动的,ta没有选择权,是你主动把ta带来这个世界,你有义务和责任去照顾ta在这个人间平安生长,但不能以此为要挟去绑架对方的情感和人生。
孝是维持人文发展的基础,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社会分工,是每一个被父母疼爱和关怀拥护长大的人的心之所望,而不该是一种情感绑架。
违逆意愿和不顺服并不是不孝,我们得承认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应该把对方当一个独立的人格去尊重。
生活就是很无奈,我们和父母人生重叠的部分恰恰是双方生命力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我们的成熟和父母的衰老是在同一个时间线上,我们急着掌握自己的人生,他们忧心忡忡怕失去在子女生命里的发言权和重要性,当两股力量同时发力,亲子关系就会受伤。
我觉得健康的亲子关系,就是在观念不可调和时,父母不以“孝”的名义干涉对方的人生选择,子女能做自己的主。
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小孩,我会告诉ta:
我生你,是基于我情感需求的选择,不论生养过程多么艰难,都是我慎而重之所做的决定,你不必对此心怀愧疚。
当你我处在同一平等位置的时候,我们再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