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为什么说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

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唐五代以至宋初,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二、对题材的开拓。

首先,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以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其次,写与歌妓来往的歌妓词,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宜泄,但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要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并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再次,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也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

第三、以赋为词。

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革。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进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第四、雅俗并存。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小结:柳永对词的新变:大力创作慢词;对题材的开拓;以赋为词;变雅为俗,雅俗并存。

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柳永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词的俚俗色彩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的浅近易懂上,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词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在当时成为最通俗的大众歌曲。
另一方面,柳词的俚俗色彩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爱情的渴望。
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小结:柳永词的俚俗色彩:一是语言的浅近易懂;二是题材内容方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
    心如莲花2006阅读 580评论 0 0
  • 柳永对宋词的全面革新=柳永对词的艺术成就 柳永,柳三变,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门写词,奉旨填...
    兔子姑娘的信箱_阅读 4,574评论 0 1
  •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
    打黑伞的刘子骥阅读 1,158评论 4 14
  • (一) 词又称曲子词,它是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大盛于两宋之间的新兴文学体裁。自中唐开始,文人词逐渐普及。到晚唐...
    开宗明义阅读 3,955评论 0 1
  • 年级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
    玢璕5e0741c63847阅读 75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