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位于海边,因为一个企业而建,那里生活着大概2万人,主要是厂子的职工家属,小部分是做生意的外乡人。
几十年前,厂子生产蒸蒸日上,漂亮的楼房在盐碱滩上拔地而起,有了学校、医院,建起了集贸市场。
居民小区被评为全国示范小区,整个镇区充满着活力和希望。
一年年,企业职工的孩子大了,继续成为企二代,继续在厂子里上班。
镇上的小生意也很红火,饭店开了一家又一家,服装店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原以为此处岁月静好,是个生活工作养老的好地方。谁知道应了九斤老太的话,渐渐的一年不如一年。
小镇的节奏几十年如一日,随着厂子的上班下班的钟声运行。
社会在发展世界在变化,变化悄无声息的打碎了小镇看似平静的生活。
企业生存日益艰难,不再招工,大学毕业的孩子们纷纷去外地谋生不再回来。
周围不断有化工厂在建,环境恶化,很多老职工退休后也不在本地居住,而是选择风景气候好的地方养老。
就这样人越来越少,集市店铺没人光顾,变得冷冷清清,一家一家的关门。
小镇的楼房年久失修,一派破败,卖也卖不掉租也租不出。道路坑坑洼洼,排水沟发着异味……周围的一切都在败落着包括人。
小镇上只有小学和初中,平日里难得看见孩子们。上学、放学、上补习班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鼻子上大都架着眼镜,脸上疲惫的没有笑容。
上班的工人每天早起坐车去十几公里外的矿区工作,早出晚归披星戴月。
早上等车的人们像一部机器,脸上看不出表情,没有欢喜没有愤怒,是一种茫然呆滞。
他们的世界很小:上班下班周而复始,接触的人很少:除了工友就是家人。
周末休闲的选择也很少,也就是喝个酒打个球。有小资情调的偶尔看个电影,电影包厢里往往只有几个人。
现在时兴户外运动,好歹给人们旺盛的精力多了一个出口。
由于不再招工,年轻人很少,厂子里四十岁的都算年轻人。退休的越来越多,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
常有这样一幅图景:十几个老头在超市墙角边蹲着闲聊天,“你发多少钱?”“你家孩子回来了吗?”“心脏还好吧?”……
饭后在街上散步遛弯的老人更是三五成群,他们一天的快乐大概就是这时候:出来逛个超市、拉拉家常。
地域环境影响着人的视野格局。小镇的人由于封闭停滞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他们心中只有眼前的苟且,没有诗和远方。
他们盼望孩子能像他们一样找一份固定工作,一干就一辈子。
他们把人生目标寄托到孩子身上,自己却从不学习从不读书。
他们互相攀比,谁先买别墅谁先买豪车,你有金镯子我就要有钻石链子。
他们宁愿拿着两三千块只能糊口的钱,也没有勇气走出去闯荡,谋一个新生。
他们的人生从头能看到尾,沿着一条道木然的走。
就这样,小镇在一天天败落,小镇上的人也跟着一起在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