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无从诉说缘由,渐渐地,喜欢上这个看待生活如水,言语朴素的老人--杨绛先生。喜欢她,或许是因为她的文字萦绕着我的整个高三。
那时的高三,一向喜欢忙里偷闲的我也学会了去奋斗,去努力。我热爱优美的文字,在忙碌的日子里,我喜欢去阅读那些文字,于是摘抄了好多。那时尤爱那么一段话: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是一段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那时的我却一遍一遍地,去默读着。那就像是干枯的草木,遇到了雨露的恩赐,不断安抚我那颗即将面临高考时焦躁的心。
初知杨绛先生是因为他的爱人钱钟书。也许你曾在教科书学过她的文章,但却没有比她是钱钟书的夫人来得更深刻。所以那时起,就知了有这么一个人。
高中的整个时间里,除了课本书就是教材书,无聊到到睡。偶然看到老师推荐的一本《我们仨》,便从此上了心,留意着这个至今已白发苍苍,却仍然在坚持着写作的老人,顿时佩服五体投地。我喜爱写作,但难于贵在坚持。到如今,我仍感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创作。杨绛先生的坚持不时让我感到自行惭愧。
《我们仨》里边无疑是写一些杨先生还有她爱人以及她女儿的一些家长里短;写着她们在海外留学的事迹;写着她们唯一女儿的出生和成长。后来钱钟书走了,媛媛也走了,我们仨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地散了。留下杨绛先生一人在这边,无限的思念与无奈。她说:媛媛逃了,钱钟书也逃了,留她一人,她也想逃。可是,逃到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