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文曲星,地上逍遥津 | 合肥包河的包公祠和张辽墓

说起安徽合肥,你会联想到什么呢?今天就来扒一扒合肥包河附近的一文一武吧。

上次出差到合肥,住在包河附近的酒店,晚上酒店送了一碗非常可口的晚安羹,于是就和前台的小哥哥聊起了周边的景点。

不聊不知道,居然发现了合肥的一文一武两颗“明星”。

那就从“包河”的名字说起吧。

包河原是合肥南城外的一段护城河,北宋的包拯是合肥人,因一生为官清正,虽然做过首都的市长(开封知府)、龙图阁大学士以及全国军委副司令(枢密副使),但是临老退休时依然两袖清风、未置任何产业、穷得叮当响。

传说《清平乐》中的主角——宋仁宗念其有功,要将安徽巢湖赏赐给他。

但是包公再三推辞,最后只要了故乡合肥的一段护城河。因为护城河无法拆分,也不能典卖,子孙便在此地以捕鱼挖藕为生。自此这条河便被称为包河。

据说包河中的藕有七孔,嫩而无丝;包河的鲫鱼,背脊黑亮。故有“包公铁面无私,连包河的鱼也是铁背,藕也无丝(私)”之说。下次您要是去合肥住在包河附近,不妨尝尝藕吃吃鱼,也沾点“铁面无私辩忠奸”的本事!

不少戏剧和公案小说描写:包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其实包拯却是个跨世纪的千禧宝宝,因为他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

他“少有孝行,闻于乡里”。

由于家贫,曾寄居在合肥(当时称庐州)城南的兴化寺内读书,28岁(1027年)中进士,但为了奉养父母,放弃了当官的机会,所以演义里说的长嫂将他带大只是故事而已。

父母相继过世后,方才出仕做官,那已经是1036年,包拯37岁的年纪了。

传说包拯“日断阳间夜断阴,铁面无私辩忠奸”,但是史书中真正流传下来的断案故事仅有一件,那是包拯在天长县任上,有个农民来报案说自己的耕牛被人割了舌头,堪堪毙命。包拯命他回去将牛宰掉,当时宰杀耕牛是犯法的行为,于是第二天就有邻居来举报,于是包拯将此人拿住,厉声斥道:“割牛舌的就是你!”声如洪钟气冲斗牛,吓得那个举报者只得一五一十坦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除此以外,虽然有一本《包公案》流传,但是其他故事都是张冠李戴的了,寄托了人们对包公美好人设的塑造。

包公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的推理断狱而是他的铁面清廉。

包公曾任端州知州,端州盛产端砚,属于贡品,但是以前的官员往往在正供之外加收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额外贡品,作为贿赂权贵之用。而包拯任内严令按照贡额制作,以免加重百姓负担。离任之际,有百姓偷偷藏了一方端砚给包拯带走留念,船至广东肇庆羚羊峡口,顿时狂风怒号,暴雨大作,船止不前,包公觉得纳闷,搜检全船,发现了端砚,便投诸江心,于是风住雨歇、船行如飞,而包公投砚处则隆起一座沙洲,取名“墨砚沙”。而包公“为官一任不取一砚”则成为千古美谈。

包拯调职京官后,则将铁面无私对向了朝中权贵,弹劾敛财的张妃之伯以及苛政暴敛鱼肉乡里的转运使王奎,经过七次弹劾才获成功。

针对北宋官员冗余的问题,包拯又上书建议裁革冗员,选用贤才,反对滥恩。

同时关心民间疾苦,著名的陈州放粮说的就是当陈州遭遇旱蝗天灾时,包拯疏请赈灾,还亲莅救济的史实。

包拯不但为官清正、严于律己,而且对子孙也毫不宽纵。在他晚年写就的《家训》中告诫子孙:“后世子孙仕宦又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明弘治年间,庐州知府在包河建“包公书院”,嘉靖年间又增修为祠堂,后历尽沧桑,直至解放后政府加以重建,并将包公遗骸迁葬于祠堂之侧,现如今,包河、包公祠和包公墓交相辉映。

说完了文曲星,再说离包公墓不远的将星墓。

公元215年,即建安二十年 ,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机,尽起精锐,亲率十万大军直扑只有七千守军的合肥。

合肥,北通淮河,南达长江,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汉代起就是江淮水路的枢纽、南北货物的集散中心。

因肥水发源于合肥西北将军岭,西北流入淮河;施水也发源于合肥西北,向南流经将军岭东,折向东南,经合肥城,至施口入巢湖,夏日暴雨时河水暴溢,肥水施水合为一体,故称合肥。

此地是孙吴北上争夺中原的必争之地;也是东吴的北门锁钥,是为孙曹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合肥的守将就是我们说的将星——张辽,字文远,雁门人,最早是丁原的部将,吕布杀丁原投董卓后,就跟了吕布,吕布败亡后才归顺了曹操。

当时张辽和李典、乐进驻守合肥,正当众将束手无策之际,张辽领会出曹操的战略意图,力排众议,建议趁孙权立足未稳之时,迎头痛击。挫其锐气,以安军心。

第二天,张辽即率800士兵披甲执戟,身先士卒,突入敌阵,斩敌将两名,突入孙权大营,最终孙权首战还未站稳便遭惨败。

但是毕竟孙权军势大,还是将合肥团团围困。但是孙权军队经历了先从江苏跑到湖北、湖南,又从湖南跑到安徽,长途跋涉和长期在外已疲态尽显,加之首战挫锐、攻城不克,军中还暴发了疫病,故而10天后就不得不撤兵了。

张辽于逍遥津再次追袭孙权中军。

此战东吴精锐尽出,十万大军竟为张辽的七千守军所破,连孙权本人也差点被张辽俘虏,幸赖凌统、甘宁、吕蒙等人奋力死战,才得以脱身。

合肥逍遥津一役,是张辽毕生最光辉的时刻,《三国演义》中写道:“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这就是“张辽威震逍遥津”!

一代名将张辽的墓地就在离包河不远的逍遥津公园内。虽然只是衣冠冢,但仍可以凭吊名将,不过时光荏苒,再无往日硝烟,英雄孤冢,都付笑谈中。

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合肥一文一武两座名人墓的故事。

这正是:天上文曲星,地上逍遥津,一碗甜汤有缘识一城,两座古茔无言说两星。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文章持续更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