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言传身教”是这么亲民啊!身为老师先身为“人”。米勒老师读一本书困难居然激发了孩子去主动来读,成为一件引以为傲的事。确实回头看,给自己冠以“老师”的名义后会不自觉夸大事实甚至是飘,指望孩子“知耻而后勇”。言传身教,督促自己先做到不假,但一定不要自设成一个不接地气的“高人”,想想彭彭自嘲“方便面脑袋”,给晃晃逞能的机会。做一个“真人”,为人师也有碰到挫折的时候,这是可以被理解也可以被接受的,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先被自己理解接受。一切教育是让孩子觉得“我行”,首先老师有没真的相信无论如何“我行”了吗?这是我问给自己的问题,真的觉得这都是心法啊!孩子们!把我拍在沙滩上吧!
言传身教,身为“人”后,还要身为“小人儿”,对孩子的微小处境给予同理尊重,替孩子讲出他们的真心话,走进孩子的内心。
读者自测清单:1、我小时候基本看得是学校教辅书,高中图书馆看的多是杂志,偶尔看漫画、小说,有也是借来的。2、算不上正面负面,课外书极少。3、是读者,每天都会听/读书,一般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但不是很合格的欣赏型读者,范围很窄,心理学领域书籍最多,其他多是香知社的书目。4、一般都是和香知社密友们分享,发到朋友圈也会很少有人感兴趣谈论起,现实中目前没有能够讨论的人。5、发展型阅读,想要提升阅读能力,愿意投入时间、精力。6、过去没有阅读榜样,身边人极少有人爱读书,有也是我以前不喜欢花心思投入的文类。现在彭彭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是我的悦读榜样!7、最近认真读的五本书《重塑心灵》《学生心理游戏》《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杰出青少年的六个决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8、3个月9、基本都是与工作或教学有关,也很喜欢读。10、《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彭彭推荐,不纯为了乐趣而读,而是发现越读越喜欢。其他的书虽有功利需要,但都是带着鱼钩去读的,所以读的时候也是欣喜的。 通过以上回答,发现我需要打破过去的模式,成为一个欣赏型、尝试广泛涉猎的读者了,不能只满足于看专业书和香知社的挺度听读,打算早起读书,拿出固定时长的阅读时间给其他文类。今晚把《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买来,之后《简爱》也重读起来。关于动态探讨,身边志同道合的人确实少,先把爱人当作第一个分享者吧!虽然也多是单向的,但聊出来总能激发一些灵感,有新的收获!
谢谢彭彭带给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