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选自《返璞归真》一书,作者布莱恩.魏斯。该书是其“前世今生”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一共六本。摘录的这些内容,对于生命的成长具有很深的、智慧的启发,所以摘录出来分享给朋友们。
1
“记住!”那个声音说道,“记住你永远被爱,你永远受到保护,你永不孤单……同时你也是一个有见解、有智慧、有爱心的形体。你永远不会被遗忘,你永远不会被忽略或忽视。你并不是你的身体,你不是你的头脑,也不是你的心灵,你是灵魂,你所要做的就是去重新唤醒自己的记忆,去回忆。灵魂没有界限,不受肉身限制,也不仅限于心灵或思维能力的范围之内……”
2
“当灵魂的磁场能量(Vibrational Energy)逐渐缓慢来下来的时候,诸如你的三度空间平面这种比较浓密的环境就可以体验到。这种效应使灵魂开始具体化,而渐次变形为更为浓密、最为浓密的身体,到了最浓密的时刻即为肉身,那个时候磁场振动的频率(Vibrational Rate)也最低。磁场振动频率愈缓慢的形态下,相反的,时间看起来也过得相当迅速。反过来说,如果磁场振动频率加快的话,时间也就缓慢下来。因此,在选择正确的身体,正确的时间重新进入肉身的状态,有时候也有困难,由于时间的不一致,机会也可能稍纵即逝……在我们回到肉身前需要经过七个知觉平面,许多磁场状态,你并不需要通通知道这些平面。”
“七个平面当中以第一个平面最为重要,重要的是要好好地去体验第一个平面,而不是那些抽象或涉及知识等较高层次的平面,最后你还是要体验所有的七个平面……你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经验,将人们的信念与信心转变为经验,使整个学习过程完备,因为经验胜过信念。教人们去体验,消除他们的恐惧,教他们去爱,互相扶持……这涉及别人的自由意志,以爱心去对待别人,以同情心去对待别人,去帮助别人,这是你在你自己层面上应该做的事。”
3
“人类常常以为只有他们自己才是唯一具有人身的形体,事实并非如此,宇宙间有许多世界,许多空间……灵魂比具有肉身者多得不计其数。灵魂如果觉得有必要同时去做不同的体验时,也可分裂。这是可能的,不过,这需要进化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非常不容易办得到。最后他们会好象看到金字塔似的,发现只有一个灵魂存在。所有的体验都在同一时间共同分离,不过现在跟你谈这些,未免言之过早。”
“当你凝神别人的眼睛,任何别人的眼睛,如果发现到你自己的灵魂竟然朝你望回来,那么,你就会知道你已经到达另外一个知觉平面。在这种感觉之下,轮回并不存在,因为所有的生命与一切的经验都同时发生。但是,在这个三度空间的世界,轮回就如同时间或山脉或海洋的存在一样的真实。它是一种能量,就跟其他的能量一样,它的真实性靠觉察者的能量而存在。只要觉察者觉察到自己有一个肉身和实体存在的话,那么对这个觉察者而言,轮回就是真的。这个能量由真理和爱心以及知识共同组成,将这个知道识以受心的方式状况加运用就是智慧……在你目前的层面上非常欠缺智慧。”
4
“一切都是爱……一切都是爱。有了爱才能产生谅解,有了谅解才有耐心,那么时光也就停顿。那时,现在就是一切。”
“爱是终极的答案。爱不是一种抽象概念,而是一种真实的能量,或是许多有相互关系的能源集合在一起的光谱,你可以自己‘创造’它,永存于心。只要去爱就行了。你就会开始在自己内心里接触到上帝(佛陀)。去感受爱的滋味,表达你的爱心。”
“爱可以消除恐惧。当你在感受爱的滋味时,你不可能会害怕。既然每一件事物都是能源,而爱又涵盖了所有的能源,因此一切都是爱。这是一条强而有力可以找到上帝(佛陀)的本性的线索。”
5
“当你正付出爱心而又不感到害怕的时候,你就能宽恕。你能原谅别人,也能原谅自己。你会开始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内疚与愤怒是同一恐惧的反射。内疚或罪恶感是内心所产生的一种微妙难以觉察的愤怒。宽恕将内疚与愤怒一扫而空。他们是毫无必要,有害身心的情绪。而宽恕,它是一种爱的行动。”
“骄傲会阻碍宽恕的实行。骄傲是一种自我(包括自大、自私、自尊心等在内)的显示。自我犹如过客是短暂的,并非你真正的自己。你并不是你的身体。你也不是你的头脑。你也不是你的自我。你比它们都更大得多。在这三度空间的世界里,你需要你的自我来生存,但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你只需要部分的自我而已。其余的部分——骄傲、自负、防卫、恐惧、——对你有损无益。这些其余的自我使你远离智慧、喜悦和上帝(佛陀)。你必须超越自我找到你所能接受的自己。这种真正的自已(本性/神性/佛性)是你永恒不变,最深沉的部分。它是有智慧的,有爱心的,安全的和充满喜悦的。”
6
“在这三度空间的世界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直观真理更重要。”
“你已经将真实与虚幻倒置。所谓的真实是要对你的不朽性、神性及永久性有所认知。而你所居住的三度空间世界才是虚幻。这种真幻倒置正在对你造成伤害。你渴望确保安全的幻象,而非智慧与爱所带来的平安。当在真实的时候,你会企盼被领受,你永远不会遭到拒绝。自我造成幻象因而蒙蔽真理。必须排除自我,然后才能看到真理。”
7
“有了爱心与了解才会产生极有耐心的看法。你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的道理何在?无论如何,你都认为时间不够;这是你唯一的感觉。当你并非正在体验现在,你在专心思考过去或杞人忧天地担心未来,都会对你自己造成极大的感伤与悲痛。时间也是一种幻象。即使在这个三度空间的世界上,未来也只不过是一种机率的程序而已!何必这么操心?”
“你自己本身也能治疗自己。了解就是治疗。爱就是最终的治疗。治疗师、导师和宗教师们都能帮忙治疗,但能帮得上忙的时间极为有限。指引的方向来自内心,这条心路历程迟早都得千里独行。虽然在真实里你永不孤独。”
“如果你一定要计算时间的话,计算你所学到的课业有多少,而不是已经花了几分钟、几小时或多少年。如果你到了完全了解的地步,也许你在五分钟之内就可治愈自己。或是要花五十年。其实都是一样的。”
8
“过去必须追忆然后将遗忘。过去就让它过去。这对治疗童年或前世心灵上的创伤非常有效。但是它对纠正你以往传统的思想里的一些态度、错误的观念和信仰制度等也极为有用。实际上,对所有的思想都有极大的帮助。如果你满脑子都是那些陈腐的思想,你哪有可能以一种清新明确的心态来观看事物?万一你需要学习某些新的事物时,到时候你怎么办?难道你会有推陈出新的看法吗?”
“那些思想造成隔离歧异的幻象。自我使这种虚幻根深蒂固,这种虚幻造成恐惧、焦虑和极大的悲痛。恐惧、焦虑和悲痛轮番而上,必然产生愤怒和暴力。当这些杂乱无章的情绪盘踞人们的心头时,这个世界上哪会和平?只有快刀斩乱麻。回到问题根源之所在。当你再次回到你的思想,那些老旧的思想,别去想它;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运用你直观的智慧再度去体验爱,沉思冥想。你就会看到原来万物息息相关,共存共荣。你就会看到和谐,而非差异。看到你真正的自己(明心见性、开悟)。看到了上帝(佛陀、佛性)。”
9
“冥想与图式拟想(Visualization)会帮忙你,使你不再思前想后患得患失,使你开始向前回溯,创痛自会痊愈。你会开始运用你从未用过的心灵,你会领悟,你会豁然贯通,你会耳聪目明增添智慧,世间方能太平。”
“你与你自己以及别人都有亲戚关系。你在好几世里,好几个肉身里都曾活过。所以问问你现在的自己,为什么你还是那么心慌意乱?为什么你不能心安理得地放手一搏?难道你担心声名受损,还是在意别人的观感而举棋不定?这些恐惧都是由于童年或更早之前受到制约因而产生的。”
“问一问你自己底下这些问题:‘那又有什么损失?最糟顶多会怎么样?以目前的方式一成不变地度完余生,自己将会心甘情愿吗?可能会面临死亡的经验?这么做真有那么危险吗?’”
10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不要害怕会引起别人的愤怒。愤怒只是他们没有安全感的显示。一时害怕别人的愤怒将会阻碍你自己的成长。愤怒如果不能形成那么多的忧伤的话,那它本身只是愚蠢。因此,应该以爱与宽恕来消除你自己的愤怒。”
“别让沮丧和忧虑妨碍你的成长。沮丧是一种失败的观念,赶紧将它忘掉,别把它当做一回事。调整你的焦距,重新改变你的价值判断。记住哪些是不能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并改变你对这些事物的看法,记住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比较不重要。别再坐井观天,墨守成规。记住要有信心,要抱有希望。”
“将焦虑化为乌有。它使人无所适从。焦虑是你自己隐隐约约一直记得丧失爱情,或自尊心受损,或失去耐心与平静的表现。记住,你永不孤单。”
“永远不要失去勇气,以致不改放手一搏。你是不朽的。你永远不会受到伤害。”
11
“业报(Karma,亦可译为因果报应或因缘)的类型有非常多种,有许多孽债必须偿还。个人的业报(Indivdual Karma)其本质仅限于私人的义务、人情债或契约范围之内,与他人无关。除此之外,还有集团业报(Group Karma),由团体所共同造成的孽债。集团又可分为好几种:宗教、种族、国家等等。在一个更宽广的层面,又有人间的业报(Planetary Karma,亦可译为俗世的或行星的业报)它到时候将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命运与结局。集团业报乃是个人孽债逐渐累积,积少成多因而形成的,但是它的后果最后还是会加诸到集团,或国家或整个行星之上。这种集团业报的运作,决定了整个集团或国家的未来。不过,集团业报也会报应到轮回转世的个人身上,包括在这个集团或在这个国家之内的个人,或是同时发生互有关连,但并不在这集团或国家之内的个人,或是在一个更为后来的关键时刻……”
12
“行为举止若是循‘道’而行,沿着通往上帝(佛性)之‘路’而行,就成了正道。其他的途径最后都是绝路或是空幻,沿着那些途径的行为举止,就不能得道。正道能提升个人的灵性及重返人间。行为举止如果心怀公正、慈悲、关爱、智慧或是我们所称的神性灵性或佛性、本性的当然都是正道。正道的成果,即修成正果是最理想的目标。其他途径所得到的果都是短暂的,虚幻的,错误的。那些成果使我们陷入困境或危机重重,同时也自欺欺人,它们不是我们真正渴望的目标,修成正果包含我们一切的目标与愿望,我们一切的需要与祈求。”
13
“名望就是一个例子。一心一意以追求名望当做最终目标的,可能一时之间会声名大噪。但这种名望将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总没办法称心如意。不过,要是某个人不求名,而名自来,这种名望得自正道,得自修‘道’,它才能流芳千古。不过,对得道之人来说,其实早已无关紧要了。两者差别在于一种是为了私欲,为了追求个人的名望,而另一种是不渴望,不寻找得到的,那种名望只是修成正道的副产品而已。前者是虚幻的,是短暂的。后者才是真实的,是永恒的。前者造成业障必须还债,后者则不必。”
14
中国的老子在其《道德经》里说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就是在说不追求个人名利顺道而行,反而可以获得名利,但对圣人而言,这些名利他们并不在乎。所以不以自生而生。
15
“目标不是获胜,而真相大白。”
“上帝会宽恕世人,不过,你还得受到人们的宽恕……你也必须宽恕他们。宽恕同样也是你的责任。你必须宽恕别人和受到别人的宽恕。心理分析无法治愈这种伤害,除了了解以外,你还得继续努力,要努力改变,使这个世界更进步。改善人际关系,宽恕别人以及接受他们的宽恕。最重要的是在追求美德的时候,一定要主动积极,身体力行,口惠而实不至是不够的。只是理智上的了解而不加以运用、补救是不够的。表达你的爱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