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我是冯唐。
今天给各位讲一个似乎不重要,又一直隐藏在成事、持续成事、持续成大事背后的一件事儿——管理能量。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凡行兵须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不竭之气”“有余之力”实际上说的是一件事。有时候中国文人喜欢唠叨,唠叨又不好意思一件事重复好几遍,比如说,“羊羊羊”“虎虎虎”“狗狗狗”,他又不好意思这么说,他就用一种对仗的形式,比如说,“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就是说,存力气、存使不完的力气。
这说起来是句大白话,但这是好多人意识不到的。好多人说,哎呀,要有资源啊,要有风啊,风起来之后,猪在风口上都能飞啊,竞争对手啊,市场啊……他忽略了一个本源,这个本源就是做事儿的这组人,包括你、包括你的团队,有没有能量?这个能量,能不能一直持续?
我今天给大家讲十点能量管理。
因为能量管理相对复杂,第一堂课,先讲八点。
1、确定目标
为什么要储备足够的能量?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的目标,不是挣一笔钱就走,出这一个月的名就走,我们不是一天的买卖,我们要做基业长青的事。成大事我们说过了,有两类大事可以成:一类是立功,立功不朽;另一类是立言,立言不朽。我们要把这个目标定了。
2、循序渐进
我们为什么要积蓄能量?是因为真正的成功往往需要十年以上。
我也反复说过,原来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找一个人,要求这个人要有八年以上工作经验。后来我发现,如果一个企业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会到会,没个五年,你一点儿看不出来,没个十年几乎你不要想。
所以古代的一些智慧是对的,古人说了,“十年磨一剑”,似乎你也不能把这个时限缩太得短,“一年磨一剑”,你几乎可以相信这个人是拔苗助长的,这个人基础是不扎实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要学孔明,要学司马懿,成事的过程是个马拉松。虽然司马懿名字里也带个“马”,但跟这没关系,我之后会用一个例子给大家仔细阐述这一点。
3、勿忘生活
为什么要管理能量?我不得不说,人生不全是打仗,还有生活。
我几乎没有见过一直工作还能把工作做得非常好的人,就是纯粹的工作狂,他完全没生活、完全没情调、完全不放松,他还能把仗打好,我几乎没见过这种人。对这种人,我往往会心存一点点戒心和恐惧,因为这样往往像一把刀一样,他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风险。
其实讲《成事心法》讲到如今,大家听到如今,我也希望各位的生活和工作有一个更好的平衡。我也试图建立某种平衡,希望各位建立得比我更好。
简单地说,打仗不是人生的全部,有时候你要稍稍歇下来,发发呆,这种发呆,这种带引号的“浪费”,是为了更好的打仗。
团队也需要调整,你也需要调整。我们在麦肯锡虽然非常累,每周干八十到一百个小时,但是每年有三到四周的带薪假。除了让你身心有平衡逼你休假之外,强制的带薪休假也是为了这个机构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看上去像一个悖论:
为什么说,强制高管带薪休假是为了机构好?
我给大家讲讲背后的原因。
第一,这个高管离开了,相对的审计、监察、纪检就容易做了。因为他一定要把他自己的工作,托付给他的替手,他的替手一接手了,如果有严重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是从内控的角度说,为什么高管带薪休假是必须的。
第二,我们在其他课程会讲,一个组织的组织能力,不是一个个人能力。如果一个高管带薪休假,这个组织虽然会有些别扭,还是相对正常地往前走,说明这个机构的组织能力、机构能力,是不依靠任何一个单一个人的。这个好处是,整个组织的风险大大降低,它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职、抱病、暴死(敲敲木头,当然不希望他暴死),而造成对这个机构毁灭性的打击。
4、多谋少赌
我们如何管理能量,为什么要管理能量?
我们做一些胜算大的项目,不要老做胜算很小的项目,不要老去赌,不要老去博;全力去赌,放马一博,这种事情不要天天做,三五年、五年十年做一次就好了,为什么?保持能量,保持能量的持续供给。你多做一些胜算大的项目,增加信心,增加团队持续的能量输出,这样公司可以一直持续运营。
其实写作也一样。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得不用三年时间,每年都用三年的假期集中写作,每年十天写一个长篇,的确是一种小跑状态、一种快跑状态,我是没办法。如果我有办法,我一定把这个长篇,跨到半年去写,甚至跨到一年去写。这样,可以相对悠哉悠哉地把一个非常痛苦的创作过程,变成一个相对痛苦、有某些享受成分的创作过程。我后半生打算这么做,也希望各位如果有能力、有这种时间,不用那么着急,有的是仗将来可以打。
5、匀速前进
我们如何管理能量?慢一点,马拉松。
它的好处是能够在这种良好、相对缓慢的节奏过程中,让你维持身体、心气、身体、心气、身体、心气的平衡。你打得太凶了,看上去你在短期形成了某种成效,但因为不持续,你会发现,你快跑、快打、猛打、猛跑,效果是差于你用一个相对不太快又不太慢的速度,持续行进一年、两年、三年。因为身体是怕这种忽起忽落的节奏,心气其实也怕这种巨大的起伏。
马拉松里边一个大忌,就是你在前五公里、前十公里跑得太快。我第一次参加全马之前,在训练过程中,我当时那个教练就跟我说得很清楚,前边五公里最重要的是,冯老师,你把速度压下来,不要逞能,不要快跑,这是马拉松,后边还有好多里。
那在职场也一样,你二十多岁、三十多岁一直想,我能早一步提升,我能早一步把这个事儿干成,我能早些扬名立万,我一切是早早早早早……你出现的问题就是,你把自己的心气耗得非常急躁,非常缺乏平衡,那你自己扪心自问,这种高强度的状态你能持续多久?
我老用一个比喻:你能跳一米,让你再跳两米。看上去只是增加了一米,但之后增加这一米,跟你之前能够轻松跳过去这一米,那不是增加一倍的能量消耗,那有可能增加十倍的能量消耗,人是有极限的。其实我们在麦肯锡也好,当时在华润那些岁月也好,是相对受着一些特种兵的训练和对特种兵的能量的要求。但现在想起来,这也是有极限的,我是眼睁睁见过,有些人就是躺在办公室的地上说,我脑子实在动不了了。那种脑力消耗,像体力消耗一样,我不希望各位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杀红眼到这种状态,这种状态一定持续不了的。这不是一个正常的、长期的做好生意、成事、成大事的状态。
6、居安思危
我们为什么要管理能量?
在西方的管理理论里边,有一种说法叫“开着车的时候换轮胎”,他们有更高级的叫“在飞行中换引擎”。
也就是说,相对稳定的一个公司运营,可以允许你说,哎呀,我可能出现一个大错误,出现一个人掉链子,甚至半个团队掉链子,我可以换,我有时间去在市场上找人替换他,那就需要你能维持一个特别好的能量状态、特别好的平衡,不能太快,太快,你一定换不了引擎。
7、以防不测
为什么要做能量管理,为什么有时候要相对慢下来,因为是这样:
在漫长的成事、成大事的过程中,最怕的是什么?
最怕的,是你带着团队往错的方向快跑,跑了一阵之后,发现错了。
你非常坦诚地把所有的功都推到你的团队身上,把所有的过都揽在自己身上,你还会发现,团队非常沮丧。往错的方向快跑,是非常耗损团队能量的事。如果你把成事,当成一个十年期的事,你用参加马拉松的态度去做这件事,这样会给自己留下犯错的空间。
你作为一把手说,OK,不好意思,我犯了点儿错,咱们再调整一个方向,再往前走。大家也OK。如果你疯狂地往前跑,跑了半年、一年,你跟大家说,不好意思,咱们跑错了,现在离正确方向是一百八十度、一千八百里之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是大家沮丧,而且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对你的信心会锐减,以后你再指一个方向,大家跟着你往前走的动力和信心就会比以前少很多。
基本上,你的团队最多给你两次机会。如果再出现一次,你疯狂地往错的方向快跑,然后又跑错了,又没有好好调整,你团队里最好的人也有可能会离开你。
8、不失体面
为什么要管理能量?就是可以调整方向。
刚才咱们说了留下犯错空间,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如果你稍稍偏了一点,偏了三十度、偏了二十度,严格来讲,从战略上说,不是错误。但是你偏正确方向二十度,走得太快,你会发现隔了半年、一年,你耗了很多能量。但是,你要稍稍没有那么快,能量耗得没那么多,行路的时候,你还能抬头看看路。你说,哎呀,不好意思,有一点点偏。你甚至不用告诉大家,你作为CEO,你心里说,好像有点偏,你这样稍稍把一些战术手段用上,可以纠一些偏。如果你纠的好的话,甚至外人都感觉不到你曾经偏过二十度,让人感觉,实际上我们这个CEO,一直是光明、正确、伟大的CEO。
《冯唐成事心法》,每周二、周四晚7点更新。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聊聊你的思考。也特别欢迎大家点击音频页面的分享按钮,把这一期分享给你的亲人、爱人或者朋友,甚至你的敌人,我们下期再见。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我是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