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6年10月24日早晨5点32分,我的阅读进行了26分钟,读完了《拖延》的第6章。
客观存在的时间总是无时无刻不催促着我们前行,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生命总是以“过一天少一天”的方式消耗殆尽,由此每个人观念上对时间的感悟就会出现偏差。你是沉迷于昔日的时刻表还是迷惘于过去的被敷衍,你是畅想于大后天还是期盼于将临的休息日。无论是对往昔的回首还是对未来的期冀,都源自你对时间有一个独特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可以使你对自己更具有一种独一无二感。
也正是这种主观感受,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上与客观时间以及他人的主观时间产生碰撞。拖延由此而生,抗争在此爆发。如果你不能更好的调和主观感受与客观时间之间的误差,就会仅仅局限于其中某一种时间坐标,那么你的生命观就会发生偏差和受到局限。
这么说大概是晦涩难懂的,毕竟你从未抓住过时间问他为什么一秒是一秒,一年是一年,不单单是你,哲学家与科学家也为此争论不休
“如果没有人来测定时间,时间还存在吗?牛顿相信时间是绝对的,不管有没有人注意到它,时间始终存在。康德指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认知时间,但是我们却可以经验到它。接着是爱因斯坦,他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都是幻觉。大部分拖延者都喜欢「时间是幻觉」这种概念,因为正是时间让最后期限日益临近。然而,不管它是不是幻觉,也不管我们是否喜欢它,时间一直在流逝。”
其实你只需明晰,无论如何时间一直在流逝,你的抗争是无效的。
老师布置了不符合你想法的辩论议题,你拖着不去查找资料准备论据,甚至都不愿花时间研究辩论技巧,你反复抱怨为什么安排了这样的题目给你,似乎拖着不开始准备就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你开始找点其他事情去做,或像打开游戏,或大吃一顿,你感觉不需要准备辩论的时间过得无比轻松,你似乎已经忘却了明天就要为那个自己并不赞同的议题发表演说…
你可能想过为几年后的自己准备创业资金,但由于目前的生活需求总也不能结余,在能够存钱的时候刚有所积蓄,又被不断丰盈的欲望消磨继续累积的毅力,似乎你的未来还遥遥无期,今天不储蓄明天再开始也还来得及,似乎你与目标的未来之间还有无数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殊不知看似漫不经心的延误其实是你对「未来重要事件」不能准确预估的错误。
你可能会将时钟看成是一个想要控制他的敌人,或者是一个可靠而安全的伙伴。但当我们的拖延成了一场与时间抗争的战斗时,实际上我们抗争的不是时间,而是那些想要控制我们的人。与客观时间的抗争实际上可能反映了内心对其他人主观时间的抵制。
学校活动2点10分开始,老师却要求大家2点整就到达。可能在你的主观时间里2点10分就从2点10分开始,与开始的时间同步抵达便不属于迟到的范畴。但在老师的主观时间里,2点10分开始就意味着你得在2点10分之间做好准备,而你拖延到2点09分才到达预定位置,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你的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偏差,而是你内心对老师主观时间的抵制。
约你出去的朋友要在3点与你碰头,她的观念中3点碰头就意味着2点55的到达,2点40的出发,2点的开始准备,而你观念中的3点碰头是3点开始准备,3点20的出发,3点35的抵达。于是你的朋友在3点10已然心怀怒气,而你却表示你已经从3点开始准备了很久,这可能不是你对他人主观时间的抵制,却是你与他人主观时间冲撞的直接例子。
不管我们是出于何种原因使我们的时间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处理好个人时间与公共时间之间的关系,以便我们更好地与周围的世界沟通与互动。”
处理好这种关系不仅是对他人的礼仪,更是对自身的保障。
如果你总是不能准确的定义自己所处的时间阶段,迟到延误是小事,慢慢随着你成长成年,渐入中年甚至老年,你对时间的观念与客观时间的误差会越来越大。
你日复一日拖延着不去努力学习,不去培养技能,而后在毕业成年后找不到工作。你日复一日拖延着不去为买房买车努力工作,不去学习理财,而后在准备结婚时没有做好物质准备。你日复一日拖延着不去整理文件,不去交接工作,而后在将要退休时也不知道自己的保险买了几份交到哪一年。你日复一日拖延着不去为身体做检查,不去考虑健身计划,而后在静卧与行进时感觉身体日渐衰颓。
似乎人生无限,明天永远有数不尽的明天,然而一个学期转眼到了第八周,新的一年也只剩下69天就要来临。
“无法分清有限和无限,会让你在根本上失去方向感。你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在一切如旧的表象下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虽然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在眼前这一刻让人感到宽慰和安全,但是拖延者必然会在将来为此付出代价,有一天他们会突然惊讶地发现生命已经无情地远去了。”
现在已经是24日早晨6点20分,我还在床上,用48分钟码完了1900字,希望此刻的自己始终记得「之前不敢尝试,往后不会间断」。
早安,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