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并未走远
每次讲鲁迅先生的《故乡》,心里总是有说不出的滋味。
先生离开故乡时的惘然,既有对故乡前后二十年变化的思索,又有对旧中国农民未来命运的忧虑,他怀着变革社会的勇气,内心踌躇满志,却又感到四面是看不见的黑墙,希望渺茫又遥远……
如果说闰土抱着香炉在祈祷眼前的温饱,杨二嫂在放下尊严收拾生活的一地鸡毛,而先生却在黑暗中寻找那看不见一丝光亮的灯塔,那样的黑暗令先生窒息,他心中的怅惘和忧戚又有谁能体会?
即使愿望茫远得像手中自制的偶像,但依然阻挡不了先生猛士一样的脚步,因为他坚信: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生弃医从文,为的是用文字唤醒国民趋将麻木的思想,为的是唤醒老百姓反抗与斗争的勇气,为的是唤醒中国民众争取平等自由幸福的新生活的精神。
先生立志“寄意寒星荃不察,位卑未敢忘忧国”,誓死为自己的国家献出生命,犹如诗人艾青笔下的那只用生命歌唱的鸟:如果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这土地里面。
先生说“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如臧克家在《有的人》诗中所写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真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有人说,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的笔像一把匕首,刺进了敌人的心脏。他是真的猛士,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一身傲骨,铁骨铮铮,位卑未敢忘忧国!
先生说,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而先生用自己的言行实践了自己的信仰和诺言,他是闻一多笔下真正的言的巨人,行的高标!
《故乡》的脚步越来越远,故乡的背影模糊又清晰,而先生那伟岸的形象仿佛又浮现在眼前,那么亲切,那么慈祥,那眉宇间舒展着久违的欢喜,仿佛他亲眼目睹了现在的一切,朦胧中,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原来,先生并未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