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苏轼说: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普希金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逆熵增叶老师说:毫不夸张的说,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
名人们对阅读尚且如此崇尚,可想而知,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你是一个爱阅读的人吗?你是如何去阅读的呢?
如果你还没有爱上阅读,又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那么叶老师给出了几点极度接地气的建议:
001.抽时间大量阅读,啥也不要想,就是看书。
不用管什么类型的书籍,先看100本好书。
002.每看完一本书就写读后感,哪怕一句感想也行。
刚开始阅读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领域出发,这样你会更容易爱上阅读。
光读书不写读书笔记,书中的知识、观点永远不会内化成你自己的,看了半天书,相当于对自己的改变并没有多少。
拿我自己来说,从前看书都不舍得在书上画一道,更别提写字了,后来看了《认知觉醒》学会了读书的方法。
看到有触动自己的点就写下来,看完一章就写读书笔记,不断输出,作者的观点好似植根于你的心底,在生活中再多加利用,那么这样的书,读完就慢慢变成自己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开始了阅读,那么小伙伴可能会问:阅读速度太慢怎么慢?一个月也看不完一本书怎么办?别急,从两个方面告诉你。
一.道的层面:
001.提升阅读速度的唯一方法:积累
你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储备,阅读速度才会迅速的跟上去。
简单来说,当你的阅读量无限增大,你对文字的理解力与敏感度也会极度增加,那么你读起书来速度自然就变快。
002.李笑来老师说:所谓的快速阅读,其实是阅读理解的速度快。
其实同上条一样,还是知识储备的问题,你的阅读量越大,你对知识的理解越丰富而快速,阅读速度自然会跟上来。
二.术的层面:
阅读是一项能力,所以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去提升速度。
001.破执念,不用每本书都一字一句读。
除了一些特别的好书需要逐字逐句的去读,其实大部分书都不需要那样,我们只要把书里的核心内容、思考框架以及逻辑思维准确抓住,在用的时候一一提取出来即可。
002.如果是读电子书的话,可以将手机设置成上下滑动。
003.可以进行主题阅读。
比如你最近想看个人成长类的书籍,那么就抓住这一个主题,把阅读都放在这一类的书籍上。
004.带着问题阅读。
打开一本书,先看序言目录,看看它主要讲了什么?
其次要多问自己问题,比如:
这本书主要讲的什么内容?
这本书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等等
当你带着问题去阅读,会发现你会更快的掌握书中的大纲与精髓,也会更快的将一本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005.读书笔记要方便记录。
006.刻意练习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a.不要重复阅读。
b.阅读时,从思想上将各种信息分类。
c.阅读时视线垂直移动。
d.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007.几点高效阅读法:
a.“不择手段”。
阅读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比如纸质书、平板、手机等。
b.不择时间。
可以利用固定的或者所有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
c.抓住重点,抓住相关处。
看书的时候不要一味注重眼前的文字,而要多想想它和自己的关系,以及从中你能得到的启发等。
d.注意输出。
只输入不输出的阅读,是很低效的。
看完一本书,你可以写书摘,写读书笔记,也可以是书评,或者做拆书,只有把触动到你的点找出来,分享出来,你才会对它印象深刻,加以利用,这样的阅读才高效。
三.我们为什么要大量阅读?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老师说:阅读是为了改变。
从权重上说,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阅读量
学以致用,阅读也一样,我们阅读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改变,如果你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不领会意思,囫囵吞枣,一味的求速度,那么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就像我之前,只看书,不写笔记,看的时候兴高采烈,合上书,一片空白,这样的读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你可以一月只看一本书,只要它对你有启发,触动了你的思考,对你的生活思想有所改变,那么这样的阅读就是有意义的。
永远记住:阅读的深度比阅读速度重要,阅读的质量比阅读数量重要。
如果读书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那么它对你的启发也一定只停留于表面。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大量阅读、快速阅读呢?
001.因为想看的好书太多了。
002.因为大量阅读就是海绵式学习知识的过程,知识点越多,神经元突触越发达,更有助于知识的吸收。
003.须鲸式学习。
何为须鲸式学习?
须鲸在捕食的时候,会“饥不择食”连同海水、植物、大小动物一并收入嘴中,再经过身体的过滤,挑出真正的食物。
阅读也一样,你只有把所有有用的无用的知识都吸收进来,才知道如何筛选,慢慢留下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大量摄入是前提。
004.大量阅读就是提升认知最快的方式之一。
005.大量阅读后,如何提高知识的“留存率”?
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在遗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只有两个字:行动。
哪怕一本书对你只有一个触动点,你也可以将它拿出来,用自己的话阐述出来,也可以和别人分享讨论,或者可以写成一篇文章,最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样这本书就会发挥出极致的运用,你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你可能会问了:既要注重阅读质量,又要大量阅读,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其实它并不是一个伪命题,也并不矛盾,视你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刚开始阅读,你可以选择大量阅读,做足够的知识储备,如果已经读了一段时间或者读够100本书,你就可以更加注重阅读质量,尝试输出和实践了。
于我自己而言,学习了本节,对我的阅读做出以下调整:
001.不要太注重逐字逐句的阅读,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注重核心、逻辑点的抓取;
002.读完一本书,或者几章,必须写读书笔记;
003.读完以后多与人分享,在实践中运用;
004.要尝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突破自己已有的认知,打破固化思维,获取更多的知识储备。
总之,阅读是一件只赚不赔的美事,你要问阅读和不阅读的人生有什么区别?可能半年之内没有,可能一年之内也没有。
但五年后、十年后一定能看出差别,喜欢阅读的人精神会更富足、自洽,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思维认知也会呈跳跃式成长,会更容易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这是不爱阅读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