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社止语。每月10日、20日止语我都不记得,除非有人提醒。如果不提醒,早起我写完文章就发出去了,这已经成了习惯。但是止语日说了话要发红包,而且破坏规定每个时段都要发10元红包。
我毫无知觉的发了文章,皇上忍不住了,把规定贴出来,我第一反应是赶紧发红包,我要做个遵守规定的好孩子。但是发了红包就想捣乱,兴致盎然的点数着破戒的社友们。其实以前也是,我如果破戒了,总会高兴那么一会儿,然后挑逗别人说话,一群人兴奋的破坏规矩。有时候,彦蕊也会忍不住出来破戒。还有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忘记了止语的事,到第二天,往往是冉姐会说,昨天止语呢,大家恍然大悟。
止语到底是为什么?彦蕊昨天的文章又重申了一次。“止语来源于我见过的一个社群,他们每周三会止语,安安静静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一天,每个人都和自己,安静的相处。在这样的独处中,往往和内在的自己产生一份链接。这是练习觉知的必要。那是让我们在习以为常的模式中 跳离出来很好的方式。”其实每个人对止语感受都不同,77说,是因为微社说话人太少。我却觉得,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静心的日子,我没有那么多理论,只是知道,要静心,就要设置这样的空间,如果可能,最好断网,甚至减少言语,形成独处的氛围。
我开始很不接受这样的安排,因为我内心的向往是随性,我本人是规则感非常强的人,对于制定好的规则有一种强迫性遵守的习惯,甚至对于不能遵守的人有很大的反感。这可能也是在制定规则之初我非常抵触的原因,因为又有一套枷锁套在脖子上了嘛。后来在微社,我们就规则进行了大讨论,我对规则的感受也有所变化,规则其实还是安全感,还是保护自由,同时我对于每天写作,止语日止语,分享日分享,就这样理所当然的接受了。
那么止语日我能够做到静心吗?尝试过的,曾经有那么一次,不仅是不在微社说话,在曾经的复苏大群也没有说话,不过那天我还是跟好朋友酣畅淋漓的私聊了。并且感觉,没有那么多群消息的日子,我的聊天更加投入。从此,止语日变成了我的深度交流日,平时可能因为兼顾而不能专注的话题止语这天尽可以说完说透,与我而言,止语也就是另一种形式静心了。我当然知道独处的好处,但目前来说,交互式的沟通更适合我。其实最近我是很忙的,基本上也习惯了独自专心做事,但是这两天聊天反而多了一些,也许,这是某种形式的反抗?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跟我有相同的感受,比如昨天破戒的77,她对爱华的陪伴让两个人都有升华。而77与张群的聊天让我这个旁观者都感觉到华山论剑的快感。这样的聊天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也许正好是这样的日子触发了她们酣畅表达的欲望,那么,到底是止语让这样的话题开始,还是止语限制了这样的交流呢?
在我看来,群聊可以是你一言我一语,也可以是有人说有人看,往往在这样的随心所欲里一个人不知不觉的放下了戒备,并且对这样的放松环境有了依赖,止语还真的起到了让我们跳出来回观的效果。融入是认识的基础,而跳出也是更高层次认识自己的途径。
因为昨天的止语以及止语的破戒,我对于规则也有了不同的理解。以前觉得规则是堵墙,不可逾越。但是现在觉得,规则可以是工具。止语日,如果你喜欢,大可以边发红包边聊天,这样的刺激,这样的抒发,未免不是一种对内心的突破呢。微社,可以是生活里任何场景的模拟。
当然还有因为规则之争而引发的各种情绪。我感觉自己很久都处于沉默状态了。当然忙是一大理由,但是微社一片和谐,一片赞好之声让我觉得自己再锦上添花毫无意义。似乎我把微社还是定义为我觉察的场所。我曾经喜欢说“看热闹不怕事大”,我觉得生活本来就是充满各种矛盾,看到矛盾,承认它的存在,并且在矛盾中看到自己的模式,才真正有机会成长。我们不回避那些问题,我们是在问题当中看到了自己的接纳,于是,我们成长了。
我喜欢观察,对微社的每个人都兴致勃勃的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且在长长的日子里验证着自己的判断。这样的止语,这样的分歧,每个人的不同表现,让我边看边笑,有的人给我新的认识,有的人让我含笑点头。其实每个人正是因为是这样的自己,然后进行着自己独有的特色生活。
哈哈,说了这么多,就是没条理,真的是说开了,收不回来,不说了,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