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世事无常,感悟人生,接受命运,切莫沉沦。改变自我,谋求进取,离开困境,展望星辰。沧桑岁月,磨练意志,风雨洗礼,彩虹秀云。 笑对红尘,多少人事,心宽无处,不逢新春。
七律·人生就是:接受、改变、离开
如戏人生梦一场,从容接受笑沧桑。
离开旧我谱欢曲,构筑新生书乐章。
风雨兼程心不老,岁华流转意更长。
繁华世事淡然过,潇洒徜徉诗酒香。
人生就是:接受、改变、离开
人生的旅途,宛如一条蜿蜒的长河,其间流淌着无数的故事与感悟。
而“接受、改变、离开”,恰似这长河中的几股暗流,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人生的走向。
一、适合者则接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方式与规律,如同这晴雨之下各具韵味的湖光山色。
漫步于岁月的长河,我们常常面临无数的选择与境遇。
就像在一片繁茂的森林中,每一棵树木、每一片树叶都有着各自的形态与质地。
而适合者接受,便是一种如同树根深入泥土般的自然契合。
在广袤的大地上,花朵接受阳光的抚慰,接受那适合它生长的温度、湿度与光照。
即便是那娇艳的玫瑰,也不会去抗拒适合它盛开的阳光雨露,而是欣然接受,以最美的姿态绽放在花园的角落。
这接受并非是一种被动的无奈,而是基于对自身与环境深刻理解后的从容。
正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当一个人能接受生活的本真,心灵也会在这接受中变得纯净,就如同一个热爱绘画的人,置身于充满艺术氛围的画室,周围是琳琅满目的颜料与画笔,他会欣然接受这样的环境,因为这与他内心的追求相契合。
在社会的大舞台上,适合者接受也是一种和谐共生的法则。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才能与性格,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些在自己适合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他们接受工作中的挑战与机遇,因为他们深知自己与这份工作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联系。
一个擅长逻辑思维、对数字敏感的人,接受在金融领域的工作,他在复杂的金融数据和交易中如鱼得水;而一个富有创造力、情感细腻的人,接受在艺术创作的岗位上挥洒才情,他们创作出的作品往往能触动人心。
正如泰戈尔所说:“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在适合的岗位上奉献自我,也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接受与实现。
然而,适合者接受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它是一种在动态平衡中的选择。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浪潮中,我们的认知在不断更新,对适合的定义也在悄然改变。曾经适合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可能需要变革;曾经适合的生活方式,在新的社会观念下可能需要调整。但这种改变也是基于对新的适合状态的探寻。
从更深远的角度看,适合者接受也是一种对内心宁静的守护。在这个物欲横流、喧嚣纷扰的社会里,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左右。
而当我们能够辨别出适合自己的事物并坦然接受时,就如同在狂风巨浪中找到了宁静的港湾。
我们不再盲目地追求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从而避免了内心的焦虑与挣扎。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才能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进而接受它。
适合者接受,是一种对自我的尊重,对生活的敬畏。
它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以一种优雅而智慧的姿态前行,既能与周围的世界和谐共处,又能在内心深处保持一份独立与清醒,去拥抱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与机遇。
二、不能接受就改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又一年,世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置身于其中,如同在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里泛舟。
有时候,我们会遭遇一些难以接受的状况,就像突然闯入一片浓雾弥漫的海域,四周皆是迷茫与不安。
那些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观念,那些压抑我们个性的环境,那些伤害我们情感的关系,若只是一味地忍受、被迫地接受,那无疑是在心灵上套上沉重的枷锁。
古有陈胜、吴广,他们身处暴秦的苛政之下,被繁重的劳役和残酷的压迫所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们心中怀着远大的抱负,无法接受这种被奴役的命运,于是揭竿而起。
他们的改变如同在黑暗的夜幕中划开一道闪电,点燃了反抗暴秦统治的燎原之火,也为无数受压迫的百姓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面临这样的抉择。
当我们发现自己身处一个不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时,若接受现状,可能就会陷入碌碌无为的泥沼。
但如果我们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一样,勇敢地去改变,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天地,或许就能在那片新的天空下翩翩起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改变需要勇气,需要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念。
改变也并非是盲目冲动的行为。它需要我们对自身和周围的环境有深刻的认识。当我们意识到不能接受某些事物时,我们要冷静地分析原因,权衡利弊。
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在落子之前要仔细地审视棋局。
我们要审视自己的能力、资源和目标,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改变计划。
美国作家梭罗说过:“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改变的过程或许充满艰辛,如同登山者攀爬陡峭的山峰,每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正是这种努力,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突破自我的局限。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一次新生,都是对生活的重新定义。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生活的长河中,接受与改变如同昼夜交替,构成了生活的节奏。
不能接受时勇敢地改变,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它让我们不被困境所束缚,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时,有足够的力量去扭转乾坤,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无论是个人的命运,还是社会的发展,都需要这种接受与改变的智慧,才能在时光的流转中不断前行,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改变不了就离开
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怀揣着梦想与期待,努力去塑造周围的一切,然而有时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改变不了就离开。
这看似简单的抉择,背后却蕴含着无尽的无奈与深刻的人生哲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我们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发现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时,就如同站在黄昏的余晖下,虽能感受到那一抹残阳的美丽,却也深知黑暗即将来临。
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犹如夸父逐日,尽管有追逐光明的决心,但当力竭之时,也只能面对现实。
古有孔子周游列国,他怀揣着“克己复礼”的政治理想,希望各国诸侯能够推行仁政,恢复周礼。
他四处奔走,不辞辛劳,“累累若丧家之狗”。
然而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许多诸侯醉心于争霸战争,对孔子的学说并不感兴趣。
孔子虽有满腹经纶,也难以改变当时的政治局面。
《论语》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当理念与现实背道而驰,孔子选择离开一些国家,继续寻找能够实现理想的地方。
他的离开不是逃避,而是在坚持理想的道路上的一种迂回前行,是对自己信念的执着。
古有屈原,他心怀楚国的兴盛之梦,试图以自己的才华和忠诚改变楚国朝堂的腐朽与黑暗。
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向楚王进谏,试图革新政治,可无奈奸佞当道,楚王昏庸。
他改变不了楚国走向衰败的命运,在极度的悲愤与绝望之中,他选择了离开,以投江这一决绝的方式,与那无法改变的污浊世道划清界限。
他的离开,是对理想的坚守,也是对无法改变之现状的最后抗争。
在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故事也不断上演。
在职场上,有人身处不良的工作环境,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不合理的工作制度,尽管努力尝试去改变,却总是碰壁。
当所有的改变尝试都失败后,离开便成为一种选择。这并非是懦弱的逃避,而是为了寻找新的生机。
诚如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与其在无法改变的泥沼中沉沦,不如勇敢地离开,去追寻新的可能。
在感情的世界里,也存在这样的无奈。当一段感情已经千疮百孔,双方的努力都无法修复那些裂痕时,离开或许是最痛苦却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曾经的美好已消逝,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无法逾越的隔阂,此时的离开,是对自己的救赎,也是对彼此最后的尊重。
离开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一种重新出发的姿态。它需要勇气,需要放下过去的执着。
当我们踏出离开的那一步,就如同鸟儿挣脱了牢笼,虽然前方的道路充满未知,但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离开是为了告别那些无法改变的过去,去迎接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无论是离开一个地方、一份工作,还是一段感情,都是人生路上的一次转折,一次向着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前进的机会。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境遇。
改变不了就离开,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以一种洒脱而勇敢的态度,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所以,人生就是这样,在接受中学会包容,在改变中寻求突破,在离开中懂得割舍。这三者相互交织,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我们在接受命运的安排时,也要有改变现状的决心,更要有离开困境的果敢。
每一次的接受、改变、离开,都是我们人生的一次洗礼,让我们的灵魂更加坚韧,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充盈。
在这漫长的人生之旅中,让我们带着这三把钥匙,去开启一扇扇未知的大门,去探寻生命的真谛,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202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