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感觉工作不顺。
更准确的描述是,工作大体仍然在按照我的计划去推动和进展,但是,过程当中,个别人的工作态度和反馈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我投射到心里,引发了郁闷、不舒服的情绪。
怎么去应对呢?
首先,接纳自己。跟亲密的朋友吐吐槽,至少心情不那么憋屈郁闷。以前我会跟队友吐槽,慢慢发现有两个缺点:一是他作为直男,回应并不能安慰到我,有时甚至可能会激怒我;二是他会非常担心我,但其实情况也没有那么糟。所以我十分明智地改为只跟闺蜜吐槽,就很容易被理解了。
第二,自助加求助。我先思考应对方法,然后在人脉库中搜索可求助的资源,最终选择约聊一位知心大姐,征求她的意见和建议。选择她,一是因为她人品令人敬重,做人大气潇洒,绝对值得信赖;同时既熟悉我的工作环境,又有丰富的人生历练,足以指导我如何更好地行事。果然,跟大姐沟通完,我既在感情上体验到她的支持和鼓励,又在方法上得到帮助,修正了下一步行动计划。
第三,走出舒适区,挑战提升自我。主动找关键人物去沟通,说明情况,争取支持;接着跟问题人员沟通,直接说明我的期待,并逐步盯紧后续落实。谈完之后,我心里踏实了:老大支持我,也给出了些指点建议;而原本对着干的某些人,在我与其当面沟通时,表态非常好(实际怎么样,还得走着瞧)。
通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容易在沟通前预设障碍,光想着万一没有获得支持怎么办、万一谈崩了闹僵了怎么办,以至于很难跨出主动沟通那一步。但是,真的跨出那一步之后,那些困难很可能只是我的想象,真实情况没有那么糟。所以真的要走出自己舒适区,主动去进行一些在我看来比较艰难的谈话。对谈话持有悲观预期,也并非全无是处;至少我把最坏情况都设想完,还能鼓起勇气去谈,不正说明,我有做好接受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吗?
以上就是我在工作受挫时的自我教练过程。
一周前,周更同桌yang教练约我做一次教练,我们俩用午休时间聊了70分钟。我介绍了这段经历,在yang和我的聊天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想要的工作目标第一次从心中到了嘴边,通过组织语言,变得更加明确清晰。那就是:我在乎的,不是某个职位,而是成事、达到目标;即使最终结果是失败,也要拼尽全力、不留遗憾。把这段话写出来,好像帮我更加确认自己的心意。至于他人如何,不应该、不能够、也不会影响我自己。yang赞同我寻求支持和帮助的做法,也帮我发掘自己内心感受,提出她的建议。非常感谢她付出宝贵时间给我教练,引用她文章中的句子,来表达我的收获:
你我都知道,真实的生活不会因为一次谈话从此无忧。风霜雨雪都是正常的,与心中的爱连接,让所有的发生变成养分、资源。很多人们不喜欢的,讨厌的东西,都是很好的肥料。人们一般会嫌弃、讨厌、躲避,而如果我们好奇、客观、开放,和那些不舒适待一会儿,甚至欢迎它的到来,并学习擅用它,就会培育出一片沃土,那营养,正是我们内在所需。当春天来了,种子就会发芽。
真的没有比这段话更贴切的了!我正是在学习,把不舒服当肥料。
工作中难免有磕磕绊绊,回顾近年来我的进化史:从情绪剧烈波动,到逐渐平和沉稳。放到以前我会愤怒一星期的事情,现在可能一觉醒来已然消化。何以解忧?听辉哥星球。上班路上听听辉哥语音,是梳理心情和思绪的好办法。
最后,分享我今天的最新感悟。听到辉哥介绍自己职业生涯三个阶段,前十三年心无杂念地上班挣钱;接下来四年遇到瓶颈、焦虑难眠;第三阶段找到真我、追求自我实现。我心想:这么牛的人都要花这么长时间才能到达自我实现,我何必急于一时呢?对于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无法改变的人,我可以接受他们不能被改变,但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变化,影响我们的关系。如果交流之前我不做预设,不管对方如何回应,我每次都带着初心和善意去沟通,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那么迟早有一天,他会照我的剧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