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唱内容
在藏族人民中,史诗是很受欢迎的一种口头艺术形式。在世界文坛上,藏族史诗也享有很高的声望。藏族史诗《格萨尔》是世上最长的史诗,讲述了传说中的藏族英雄格萨尔王降妖伏魔、造福百姓的故事,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2009年,《格萨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著名长篇英雄史诗,在民间以两种形式流传,一是口头说唱形式,一是以抄本、刻本形式。口头说唱是其主要形式,是通过说唱艺人的游吟说唱世代相传,而说唱艺人有着各种传奇,从其原始雏形发展到今天共有百余部之多,可谓长篇巨制。。
《格萨尔王传》通过古代岭国和霍尔等国的战争,真实地反映了吐蕃王朝崩溃后三四百年间西藏的割据混战局面和当时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境地。史诗描述了格萨尔为降伏妖魔,抑强扶弱,使老百姓能过上太平的日子而来到人世。格萨尔一生进行了许多战争,但这些战争都是为了打退侵略者,是为自卫而战。这部史诗生动地再现了藏族古代史,尤其是当时的部落斗争史。
《格萨尔王传》最初是在民间艺人中创作和传播的,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公元7~9世纪),随着藏文的创制和普及,史诗开始以书面的形式记载和传播,并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族僧侣和其他文人加入整理和创作,很多诗篇已显文人诗的风格。到了公元11世纪前后,《格萨尔王传》的基本框架开始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故事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降生,即格萨尔诞生人间部分;第二,征战,为格萨尔降伏妖魔的整个过程;第三,结束,格萨尔最终战胜人间妖魔,返回天界。在这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战”的内容最为丰富,篇幅也最为宏大。除著名的四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岭大战》、《保卫盐海》和《门岭大战》外,还有18大宗、18中宗和18小宗,每个重要故事和每场战争均构成一部相对独立的史诗。
四、说唱人的传奇
《格萨尔王传》的传唱者,藏语叫“仲肯”,“仲”是故事的意思,而且单指格萨尔的故事;“肯”是人、说唱者的意思。
那些出口成章而又目不识丁的说唱艺人,藏族人称他们是“包仲”,意思是“天意神授的说书人”,认为他们的说唱技艺和内容都是一种神力传授给他们的。据了解,中国藏区现有140多名《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在这些艺人中,“神授”艺人的比例很大,其中著名的艺人有桑珠、扎巴和玉梅等。桑珠、扎巴和玉梅等人都在《格萨尔王传》的抢救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桑珠说可以说唱出76部《格萨尔王传》,不只会18大宗,还会18中宗、18小宗。扎巴老人从1979年参加格萨尔的演唱录制,到1986年去世,共说唱《格萨尔王传》25部,由西藏大学《格萨尔王传》研究所录音整理,唱本总计近40万诗行,600多万字。而女艺人玉梅说她能说唱《格萨尔王传》的18大宗、18小宗,现在仍在西藏社科院进行着《格萨尔王传》的抢救整理工作。
斯塔多吉在西藏大学就读,童年的一场梦境,使他成为西藏目前最年轻的格萨尔传唱艺人。随着年龄渐长,他说唱的内容也与日俱增,他已能说唱《格萨尔》史诗中的好几十部,全新的内容仍在源源不断地汇入他的梦境,他因此成功地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边坝格萨尔说唱”代表性传承人。得益于大学生的身份优势,平日里他用文字记录下说唱的内容,并经常接受电台邀请前去说唱格萨尔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