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的法则》是我今年读到过的最漂亮、最舒适的书。
随手拿起来,亦或者是不管翻到哪一页,都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即便不过是坐在粗糙简陋的板凳上,也会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草地之中,膝上是一条柔软的羊绒盖毯,阳光正好,缱绻的白云飘飘荡荡,于是时不时有浅灰色的阴影从书页间浮过,面前的红色格子布上是散落的刀叉,篮子中的面包还温热,装有柠檬水的玻璃瓶晶莹剔透。
书中的手绘插画温馨又可爱,带着柔和的笔触,食物的香气似乎扑面而来。
一日三餐,算下来一年总共一千多餐。就算是能活上一百年,掰手指头算来,也不过是十万顿饭。
我们每一餐,都应该带着对食物和大自然的敬畏与感谢,带着对自己人活一世的庆幸与郑重。
迈克尔·波伦美国首屈一指的饮食作家,作品多次获得具有“美食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奖。2009年获选《新闻周刊》十大思想领袖,2010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位影响力人物”,2013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食物之神”。代表作《杂食者的两难》《烹》《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至今仍是饮食写作的典范。
2.
那么,这样一本精致、体贴的书,到底讲了什么呢?其实就是吃!
按照目录来分,这本书总共讲了三件事情:吃什么?吃哪一类食物?怎么吃?
接下来,我们稍微详细说一下。
1.吃什么?吃真实的食物。
曾经我一直认为,人生短短几十年,总归不要太委屈自己,起码在小事情上,可以稍微放纵一点,想吃什么吃什么就好了。
《吃的法则》告诉我们,要吃土壤和牧场生产出的食物,吃人烹饪的食物,吃植物的果实,吃会“腐败”的食物。
不吃你的曾祖母不认识的食物,不吃不常见成分的东西,不吃保健食品,不吃工厂的产品。
也就是说,不要吃人工制造的食物,比如那个高科技的大和民族用屎提炼、制造出来的肉,还有利用各种添加剂调配出来的饮料。
2.吃哪一类食物?多吃植物。
植物为主,主要吃菜叶。做个杂食动物,吃五颜六色的食物,吃饮食洁净的动物。一条腿(蘑菇和植物)好于两条腿(禽类),两条腿好于四条腿(牛、猪等哺乳动物),尽可能吃野生植物,“面包越白,死得越快”,水是最佳饮料,吃一些被细菌和真菌预先消化过的食物(酸奶),晚餐喝一杯葡萄酒。
用怀疑的眼光看待非传统食品,戒除营养品,不喝人工添加咖啡因的饮料。
也就是说,以菜为主,肉类搭配,多喝水,食物种类要多。去快餐店的问题正在于此:汉堡、鸡翅、甜筒、饮料、派、蛋挞……占据了面包白、肉为主、没有菜、人工制造等几大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它们被成为垃圾食品的原因。
3.怎么吃?不过量。
进食止于未饱时,饿一点没坏处,蔬菜先上桌,不要过度饥饿,慢慢吃,购买小号杯盘,餐桌上放一束花,下厨做饭,亲自种菜。如果一次吃不下一个苹果,说明你根本不饿。
不要暴饮暴食,这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句话,和这里也是一个意思。
近几年,《轻断肠》等轻微节食的书籍也销售火爆。真的不必吃的太饱,八分就足够。吃的少一点,慢一点,人生也会很美好。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想要烘焙的时候,动物黄油和人造奶油,选哪个?
面包房中,极白极软极蓬松的面包,要每天当早餐吗?
晚上看剧的时候要不要顺便来份香辣小龙虾?
“我这个人无肉不欢”于是,每顿饭先吃个香喷喷大鸡腿,或者糖醋排骨,或者炸鸡排……可是原来吃肉不好啊,那我赶紧改吃素肉或者人工蟹足棒、超市火锅区的肉丸吧!
担心营养不够,于是每天特意补充复合维生素。
代可可脂的黑巧克力或者,吃了能减肥的吧?
想必你已经通通知道答案了,唯一剩下的问题就是,你知道那么多道理,可是能不能过好这一生了?
当然,偶尔一次的破戒是完全可以的。
有人说,我不用活那么久,活个七十来岁就行了。问题在于,你能不能高质量地活到七十岁?还是你就想后半生都在床上和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作斗争?甚至因为糖尿病过于严重,只能切除了几乎所有四肢?
3.
《吃的法则》里有很多小小的幽默,和很多曾祖母的闪光智慧。
这是一本,你只要看见就想要认真倾听的书。
相信那些琐碎的小细节,会让我们的饮食和身体都更加健康、自然、舒适和美好。
况且,在桌上摆一束明亮的鲜花,吃着盘子里真实的食物,只要想想就会觉得是一件美好的事。